近日,惠州大亚湾的海洋渔业试验基地传来捷报:科研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及达副叶鲹鱼的全程人工驯养、繁殖与苗种批量化培育,“粤海粮仓”再添品种储备。
从一颗鱼卵到一条成鱼,无数个这样的链条支撑起广东的海上牧场。其中,被誉为现代渔业“芯片”的海洋种业,对保障国家“蓝色粮仓”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随着硬核海洋装备升级,海洋种业也将战略目标延伸至深远海。
数据显示,广东2024年海水鱼苗产量已达67.96亿尾,约占全国一半;在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上已跃居全国首位;海水鱼类苗种、虾苗产量等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
广东蓝色种业能领跑全国,既在于其实现了从经验育种向生物育种、智慧育种转型,更在于广东握指成拳,形成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于一体的种业发展体系。
“父子兵”接力育种
回顾起育种经历,阳江市鸿运海水种苗繁育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彭俊耀认为,石斑鱼是他最难忘的“作品”。“石斑鱼种类复杂,我们已在珍珠斑、老虎斑、东星斑等品种上基本实现国产化。”
这背后是两代人在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道路上的探索。该公司创始人正是彭俊耀的父亲彭汝运。20世纪初,彭汝运攻克金鲳鱼规模化育种难题,成为当地最早掌握卵形鲳鲹(俗称“黄腊鲳”)人工育苗技术的人之一。不过,那时育种全靠肉眼观察和经验判断,现在则可以借助更多的技术手段。
彭俊耀介绍,团队正给金鲳鱼体内植入芯片,可进行基因测序和标记,实现高效地配组催产,种苗整体成活率有望从60%提升至80%。经过30年的摸索,并在养殖户中间进行“传帮带”,目前阳江阳西已形成了“亲鱼—鱼卵—鱼苗”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县海水鱼苗年产量约33.1亿尾、年产值约7亿元,海水鱼苗数量占全省48.7%,是全国最大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
与之类似,潮州饶平县的万佳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镇雄,其父是当地第一批从事海水养殖的渔民。结合父辈经验,郑镇雄与科研团队研发出全国首个花鲈40K液相育种芯片“海鲈1号”,并在2024年试验通过“水空调”让花鲈亲本产卵期提前一个月。
老渔民靠海吃饭,渔二代以科技兴海,这种接力折射出水产育种的一大趋势:从“经验育种”到“精准育种”转变。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水产养殖专家张晋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一方面,利用分子标记等生物育种技术,能大幅提升育种效率与精准度;另一方面,建立系谱、基因与环境的育种大数据平台,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育种。
此外,紧随海洋牧场建设步伐,广东也将水产育种的战略目标延伸至深远海。张晋解释:“深远海环境与近岸完全不同,风速、流速和波浪强度都大幅提升。我们必须培育出在强涌浪环境中仍能保持正常摄食和生长,具备强抗逆能力的新品种。”
石斑鱼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彭俊耀透露,团队计划在现有基础上构建多地理种群的石斑鱼种质资源库、选育优良新品种,并开展陆海接力与深水网箱养殖测试,为深远海场景做好品种储备。
近年来,随着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扇贝“橙黄1号”2个海水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广东已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
“揭榜挂帅”促研发
水产种业振兴仍要啃下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硬骨头。对此,广东着力构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一体化种业体系。
为汇聚种业创新资源,广东搭建起“拎包入住”式的共享平台,共吸引全国63个优秀海水育种团队,针对28个适养品种进行产业技术攻关。同时,广东还充分链接各地市,在潮州、惠州、珠海等地布局建设现代化种苗生产基地。
在此基础上,广东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激发各方潜能。例如,为突破大黄鱼养殖瓶颈,广东从全国范围择优选聘了5个育种团队开展“赛马”攻关,一年之内各团队在种质资源鉴定、群体驯化与人工繁育等环节相继突破,有力推动硇洲族大黄鱼产业化进程。
在张晋看来,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能者上、平者让”的良性竞争环境。“需求方出题,科研界答题”的方式使研发方向紧密对接产业痛点,最大促进成果产业化落地。
需要看到的是,还有很多中小养殖户常面临资金有限、技术获取难的难题。对此,广东在激励前沿攻关时也注重通过灵活的金融政策为中小主体补短。
彭俊耀向南方财经记者坦言,“以前我们贷款难,办养殖证、办海运相关的手续也难。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家有海洋牧场的战略规划,有政策补贴,有保险兜底,也有银行支持。”
潮州饶平金融机构推出“海洋牧场贷”,甚至将网箱中的海鱼(生物性资产)等纳入抵押物范围。2024年以来,潮州银行机构支持渔业水产业相关贷款余额超11亿元,涉及养殖企业3000多家。
此外,得益于广东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全国市场需求能直接、快速地反馈到种业研发端,形成了“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养什么,科研单位就研什么”的良性循环机制。
例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带领团队成功突破热带名贵鱼种“红瓜子斑”的人工繁育技术,在山东等地实现规模化养殖,实现“南鱼北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