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解读王阳明四句,阴阳消长、卦象变化
咱们把人心看作一张先天太极图——最初那个状态,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就是混沌未分的那个原点。没有阴阳对待,没有吉凶判分,如同《易经》里说的“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这不是空无,而是蕴含万有的“无极而太极”。
可人只要起个念头,太极就动了。这一动,立刻分阴分阳——“有善有恶意之动”。善属阳,恶属阴,一个念头就是一次卦变。比如从乾卦(纯阳)变出个姤卦(一阴初生),那个私心乍起,就是阴爻悄悄钻进了你意识的最底层。意之动,就是心卦的第一爻变。
![]()
那么“知善知恶是良知”妙在何处?这不只是道德判断,更是天地赋予你的那点“灵明”。它像《易》占中最重要的“感而遂通”——不需要逻辑推算,心头自然显现吉凶冷暖。良知就是你内在的蓍草,遇到事情轻轻一摇,善恶如同卦象般自然呈现,比任何卜算都来得直接明白。
最后这句“为善去恶是格物”最有意思——这不是苦修,而是调心如调卦。发现心念里冒出个“讼卦”(争讼之象),就用“谦卦”来化解;觉察情绪走到“否卦”(天地不交),就修个“泰卦”来疏通。格物,就是时刻在心上做爻变功夫,把每个恶念转成善念,如同把阴爻点化成阳爻,最终复归那个本然的太极。
![]()
所以你看,阳明心学暗合易理:心体是无极,意念起卦象,良知是占断,格物就是演卦改命。修心的过程,无非是让心头这片天地,始终保持着“乾卦”的刚健中正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