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平台已修改了文章的推送机制。想要在第一时间看到最新消息,请将本公众号设置为星标。
![]()
观海局
![]()
法新社10月3日报道,耗电大的数据中心运行时会产生热量,因此一家中国公司计划将一组服务器沉入上海附近的海域,希望解决计算领域的能源问题。
在城市附近的一个码头上,工人们正在完成这个黄色大胶囊的制作——这是对替代技术基础设施的一次尝试,但它的生态影响和商业可行性面临着质疑。
![]()
2025年9月11日,中国海事技术公司海兰信正在江苏省南通市的一家造船厂建造一座水下数据中心。图片来源:法新社
全球的网站和应用程序都依赖物理数据中心来存储信息,而人工智能的日益普及导致对这些设施的需求猛增。 “水下数据中心具有先天优势,”中国海兰信船舶设备公司的杨晔说,该公司正在与国有建筑公司合作开发上海的海底数据中心。
海底服务器通过洋流保持低温,不需要陆地中心所需的高能耗空气冷却或水蒸发。微软于2018年在苏格兰海岸试用了这项技术,但将于10月中旬下水的中国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是世界上首个此类商业服务之一。
它将为中国电信和一家国有人工智能计算公司等客户提供服务,也是政府通过建设数据中心降低碳排放的举措的一部分。
海兰信副总裁杨先生表示:“水下设施可以节省约90%的冷却能源消耗。”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专家任少雷表示,此类项目目前主要侧重于展示“技术可行性”。微软从未在其试验上进行商业建设,并在2020年回收其数据舱后表示该项目已成功完成。
他表示,大规模部署水下数据中心之前,必须克服重大的建设挑战和环境问题。在中国,政府补贴起到了帮助作用;2022年,海兰信在海南省的一个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获得了4000万元人民币(562万美元)的补贴,该项目目前仍在运行。
“水下数据中心的实际竣工面临的施工挑战比最初预想得要大,”海兰信上海项目工程师周军表示。
该风力涡轮机的多个独立部件在陆上建造,然后安装到海上,几乎所有电力都来自附近的海上风电场。海兰信表示,其所使用的能源中95%以上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将数据舱放置在海水之下最明显的挑战,是要保持其内部干燥并免受盐水腐蚀。中国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通过在容纳服务器的钢制外壳上使用含有玻璃薄片的保护涂层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让维护人员能够进入,该项目还将设置水面以上的舱段,将连接主吊舱结构和高于水面的部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任先生表示,在离岸数据中心和大陆之间铺设互联网连接比传统的陆地服务器更为复杂。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海底数据中心很容易受到通过水传导的声波的侵扰。
除了技术障碍之外,水下数据中心对周围水域的变暖效应引发了人们对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质疑。英国赫尔大学的海洋生态学家安德鲁·万特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其释放的热量可能会吸引某些物种,同时驱逐其他物种。
“目前这些都是未知数——尚未进行足够的研究,”他说。 海兰信表示,2020年对该公司在中国南部珠海附近进行的测试项目的独立评估表明,数据舱周围的水温远低于可接受的温度阈值。
然而,专家警告说,扩大海底数据中心规模会增加释放的热量。
任少雷表示,“对于兆瓦级水下数据中心,热污染问题需要更仔细地研究”。 离岸设施可以补充标准数据中心。 “它们可能不会取代现有的传统数据中心,但可以为一些细分市场提供服务。”
来源:法新社
请【点赞】,点【在看】,把文章【转发】给您身边的人,谢谢!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等公开资料,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参考、研究、交流或欣赏之用,并已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