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圈,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当事人聘请律师作企业法律顾问,虽然可能用的机会不多,但律师的作用,并不在于打官司,而是在平时的企业经营中,给企业提供桥安全栏的作用。
没有桥的栏杆,看着就令桥上的人害怕,走在上边不注意就容易掉到桥下;有了栏杆,虽然貌似基本用不上,却可以起到安全感和必要性的作用。
![]()
可是,现实却是,有了律师之后,是否能起到桥栏杆的作用呢?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则身为企业法律顾问的律师,跟企业一起被追究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案例。网传的文章内容,是为涉案律师感到冤枉,但作为旁观者看来,感到的更多的是,身为法律人的警示效果。
网传的文章内容大概是:张姓律师在2012年至2022年担任某公司法务顾问。期间,律师明知该公司无金融及基金经营许可资质,仍为公司非法融资合同模板提供修改与审核服务,帮助规避法律风险。
经审计,经其审核的合同模板被广泛用于非法融资项目,涉案金额达1040389.08万元。一审法院认定其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四万元。
![]()
法院认为,身为律师,应该具备专业法律知识,认识公司法律顾问十年,应该是熟知公司经营状况。有证据证明,公司销售部门曾经频繁催促律师审核合同,提及新合同即将启用等事实,可以推定律师是明知其审核通过的合同将用于非法集资,却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据此,法院认定,律师是利用专业知识为非法集资行为提供法律支持,客观上助推了大规模非法集资活动,起到了共同犯罪的次要作用,主观上是明知自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会造成扰乱金融秩序的危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故判决其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近些年来,律师被法院判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而被判刑、吊销律师执业证的案例很多,可能法院刑事判决书公开的不多,但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对律师吊销执业证的公开处罚中体现出来的涉案罪名,已经很多了。
例如,北京市司法局京司罚决[2025]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就载明,2024年10月10日,蔡姓律师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判决生效后,司法局公示吊销了律师的执业证。
类似的律师犯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刑后被吊销律师证的行政处罚案例,近些年来各地都有,只是少有公开具体案情的罢了。甚至,别看身为法律专业人士,很多律师根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不明白律师为啥会被判刑的。
这跟网上某些错误的法律观念有关。有人公开撰文表示,身为企业的法律顾问,律师提供的合同审查行为,其审核合同属于正常法律服务范畴,本质上属于中性业务。至于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及当事人利用合同实施的行为,不应该由律师承担法律责任。
每逢律师涉案,类似的网上文章就会很多,可是能迎合一些律师主张职业豁免或是执业风险的,甚至是一些具体案例形成有利舆论的需要,每每都会流传甚广。
不排除有些律师真的信了这些文章中的观点,认为律师从事法律顾问,深度参与企业的合同审查、经营业务开展指导,真的可以实现法律责任豁免了。
真的如这些文章中所主张的吗?律师真的可以对企业行为的审查活动,做到法律责任上的豁免吗?先看看法律及行业规定。
《律师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应当按照约定为委托人就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草拟、审查法律文书,代理参加诉讼、调解或者仲裁活动,办理委托的其他法律事务,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律师接受委托后,经审查后发现委托事项违法,或者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从事违法活动的,应该拒绝辩护或者代理。《律师执业行为规范》也有类似的规定,律师不得为明知是非法活动的委托事项提供法律服务。如果委托人利用律师的法律服务从事犯罪活动,律师应当拒绝接受委托。
具体的司法现实中,一说到律师身为法律顾问而跟公司一起涉案被查、被控、被判的,都会有人提及林小青作为企业法律顾问跟公司一起被控涉嫌“套路贷”等恶势力犯罪集团案。该案在法律圈和社会上引发了巨大争议后,2019年7月检察机关撤回起诉。
这么多年以来,律师被控涉案检察院撤回起诉的,这是为数不多的例子之一。还有一起律师被控的案例,由著名律师担任辩护人的,相关法律文书公开渠道已经搜不到了。不过,这些案例都是几年前的。
另一面则是,尽管一旦律师涉案,涉案律师及辩护律师都会以林小青案、律师执业活动的中性作为脱罪的理由,但近些年各地司法案例显示,这样的辩护理由,并没有被司法机关采纳。
![]()
本质上,这个问题的争议点在于,律师究竟应不应该对自己出具的法律审查意见承担法律责任,律师对自己审查之后是否应该对合同实施后的社会效果承担法律责任,以及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是否提升到共同犯罪要求的“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地步。
最后要提醒的是,司法案例显示,越来越多的司法机关已经采纳了律师合同审查行为,就是企业经营活动一部分的观点,律师应该对审查过的合同实施情况承担严重到刑事责任的地步了。
据此带来的警示是,律师,特别是作为企业法律顾问的,一旦发现企业涉嫌违法犯罪的,应该做的是拒绝提供法律服务,而不是侥幸的以为,自己的合同审查等行为,具有法律责任豁免。相信那些网上争议观点,可以做到现实脱罪的除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