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是超实用的二条
每篇解决一个育儿小问题,当好妈妈,更当好自己~
进入秋天,又是我们家徒步的时候了。
每次微博或者朋友圈晒徒步照片,总有人说,“不理解这有什么好玩的,又累又无聊”
的确,我们一开始也没那么喜欢徒步。老母亲当初给小D选择徒步,目的挺功利的: 拉一下心肺功能,鸡一鸡眼睛,亲近一下大自然调节情绪。
我们家的原则就是,孩子不那么喜欢但必须做的事情,大人也要一起亲自上阵。
已经数不清多少次的徒步了,现在回头看,徒步本身也是我们亲子关系的一场修行。
![]()
01
孩子从不按照你的预设表现
每次徒步报名前,我都会提前了解一下线路,根据文字描写,我自己就会有个预设:
3公里的,没什么陡坡,应该很轻松 5.5公里的,需要爬升200米,估计有点挑战 8公里的,应该难度很大了
从我们那么多次的徒步经历来看,认为轻松的,小D也会状况百出;觉得难的,小D有时候表现反而超出预期。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后来一直在复盘,发现这样的情况在育儿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们育儿,其实很难做到“无条件、无分别心”的,我们从一开始就有预判。觉得孩子数学好,就该得到100;觉得语文差,大概能到85分就差不多了。
说到底,育儿,都是在养育我们的心理预期。这一点在徒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觉得线路难,我们一开始就更有耐心,面对小D的抱怨更加鼓励包容,而小D能做到的小成就,我也会更用赏识的眼光看待;
觉得路线简单,我们似乎就耐心不足了,面对小D的小成就我们会忽略,而面对她的撒娇抱怨,我们更容易教育批评。
这么想想,小D没有变,她每次徒步(不管长短难易),她在乎的永远是此刻当下:难了就抱怨;做到了就庆祝。
但变的是我们,孩子关注当下,父母只想未来,我想这就是育儿焦虑最大的根源吧。
![]()
02
这是一条单行道,没有退路
徒步是个特别好的契机,让父母和孩子都看到彼此的真实情绪。
我们有过一次走下山路,是一条挺陡的泥土山路。我本身就胆小害怕,怕自己摔,还怕小D摔,而此刻小D开始了哼哼唧唧,说累了不想走了等等。
一开始我还鼓励几句,但后来哼唧愈发猛烈了,在自己的害怕紧张等多重心理下,我也没耐心了,直接撂下狠话:
你不走就拉倒,自己在山里待着吧!说罢, 我自己往前走了。
结果你们都知道,走了没几步,我慢慢冷静了,回头走向她,向她伸出自己的手。而那几秒,小D似乎也调试好了,拉住我的手,我们继续前进。
![]()
这样的场景其实很多很多,多到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都会笑,我学做妈妈10年了,看了那么多育儿书,我仍然做不到像书里那样的“情绪稳定”的父母。
但如今的我却觉得,这样的场景才是真实的我们。 孩子有孩子的脾气,父母也有父母的脾气,我们都被允许真实表达。
而最关键的是,这么多年的互相陪伴,我们彼此都有一种确定的安全感:哪怕说过最狠的话,哪怕发过最大的脾气,我们最终还是会向彼此伸出手,会心一笑,继续往前走。
徒步是条单行道,踏上路途的时候,就没有回头路了,母女之路也是如此。
![]()
03
不要只向前看,还要多往后看
和小D走过最远的是8公里的徒步,那天天气很热,34度而且气压很低。我记得很清楚,才刚开始爬坡,我的手表心率就已经超过150了。
小D更不用说了,已经脸通红。她因为早产肌张力低,对于她来说,高温天气下她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力气。
那天的徒步一开始就是绝望的,我们问领队,还有多久可以到山顶啊。领队和我们说, 不要只是抬头看,多回头看,就没那么难了。
![]()
这一招对我们来说还真的有用,抬头看是看不到头的路,一下子就泄气了,觉得我们今天是不可能走完的。
但回头看却发现, 哪怕觉得难,我们已经走了很多路了啊,看到的都是力量,觉得自己好棒哦。
这是徒步教会我们最好的一堂课,不管是我也好,还是小D也好,我们日常也总会提醒自己多多回头看。
是啊,跳绳还没学会,可回头看看哪怕不会还坚持练习了100多天,多棒啊! 是啊,骑行总是最后一名,可回头看看平衡能力那么糟糕,不但学会了骑自行车竟然还能参加21公里的骑行比赛,多棒啊! 是啊,写字还是有点丑,可回头看看每天愿意练字,和最初的字来看,现在工整太多了,多棒啊! 是啊,社交还会焦虑,可回头看看相比那个在外面一句话都不敢讲,现在已经能交流和表达自己需求了,多棒啊!
当然要向前看,那里有我们的目标,但如果向前看只看到“别人”,而不是自己的目标,那就太糟糕了。
所以我们才要多回头看,看看来时路,看看没有天资非常普通的我们,已经走了多远。
多回头看看,我们再向前看的时候,就不会妄自菲薄。 我们知道,我向前看,是为了看自己想去的方向,而不是看旁边的人。
![]()
最后,还是忍不住再掏心窝一下。
写徒步的感受,并不是推崇某个运动项目。相反,这些年我愈发觉得,找到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不排斥(感兴趣最好)的项目一起做,这是最好的亲子关系打开的方式。
当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沉浸其中,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共情孩子。
育儿不是方法论,而是关系学,而最好的关系维护,就是看到自己,看到对方。
而最关键的是,永远不要把自己做不到的遗憾变成对于孩子的期待。如果希望孩子喜欢甚至擅长,那么我们至少也要躬身入局。
![]()
我写了3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问题我没来得及回复
欢迎点击下方标签直达相关内容找到答案哦
话题索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