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玲 通讯员 录格格 贵玉泽
9月28日,农行驻马店上蔡县支行营业室发生着一件充满温情的小事。当班柜员将一沓不宜流通的残损人民币纸币,通过巧手分类、粘贴,兑换成可流通货币,解开了张某客户一家三代人的“心疙瘩”,构筑一幅国庆前夕农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唯美画面。
当日15时,一位客户小心翼翼地走进营业大厅,来到柜台前,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布袋,“这些钱还能要吗?我问了好几个地方,都说麻烦不好处理。”客户的话语中充满了疑问。打开的袋子是一堆破损严重、粘连不清的纸币。这些纸币或因水浸、或因虫蛀、或因年久磨损,大多已残缺不全,清点与鉴别的难度极大。当值柜员于成杰看着透着忐忑与期盼神情的客户,微笑着安抚道:“别着急,只要符合人民银行的规定,我们一定尽全力帮您清点处理好。”随后,与另一位同事开始了清点工作。期间,于成杰不时地与客户对话,询问这些残币的来历。原来,客户家奶奶早些年做小生意,收到残币后没有再付出去积攒下来的,父亲也找过一些金融机构兑换过,因过于零碎和残缺,都不愿兑换。攀谈中,他们借助镊子、胶带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分离每一张粘连的纸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凭借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对每一张残破币进行逐张鉴别、分类、拼凑,以确定其最终的兑换价值。边操作边向客户解释着兑换标准,将专业的金融规则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一场两个多小时的“拼粘贴接”战役在小小的柜台窗口内打响。这不仅是一次业务办理,更是对客户的一次金融知识的贴心普及。当核实兑换金额1735元录入系统,存入客户账户时,客户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她激动地连声道谢:“太感谢你们了。为了我这点钱,耽误你们这么长时间。还给我普及了人民币知识,服务真是暖心!”
残币兑换是农行日常服务中的常规业务,员工清点兑换客户的不仅仅是一张残破的纸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托付。秉承初心,用真诚、专业和耐心,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是中国农业银行“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农行人正通过一个个“窗口”去守护客户的财富,传递农行的温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