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这次碰到硬茬了!”山东东营,律师去银行取4万现金,被追问“资金用途”,律师认为这侵犯自己的隐私权,拒绝告知,银行竟然报案处置!律师这下忍不了,把这事情发到了网上,银行领导低头道歉,但律师觉得事情还没完……
![]()
11月3月,山东东营的周律师,因私事急需现金,来到银行来取4万元现金。
他本以为这是几分钟的事,却没想到等来的是烦心的“糟心事”。
当周律师抽柜员表达了取款的需求后,对方并没有按流程办理业务,反而态度强硬地要求他说明取钱的具体用途。
周律师对银行人员的盘问感到不满,他告诉柜员,资金用途是个人隐私,银行无权过度盘问。
面对周律师的质疑,柜员振振有词的回应,这是反诈中心的规定,只要取款超过1万元以上,必须告知用途,甚至还进一步问起他的之前的交易记录。
周律师当场不悦,质问柜员:“我买什么东西和银行有什么关系?你们有什么权力干涉我私人事务?”
为此,双方发生激烈地争吵。随即,柜员声称自己已经报警。
![]()
周律师因着急用钱,无奈告诉了对方自己取钱的用途,没想到柜员查看后,表示系统里没有这个选项,需要反诈中心核实。
这下彻底激怒了周律师,没想到取个钱还需要自证清白,于是就放弃了取款。
回来后,周律师越想越气,把自己的经历发布到了网上,瞬间引发了全网的关注。
周律师说:“我理解这是为了保护我们,但这种层层加码的做法,不仅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更是把每个储户都当成了潜在的嫌疑人,逼着大家自证清白。”
他还说,根据法规,即便真是犯罪嫌疑人,也没有自证清白的义务,而是由公诉机关举证证明其违法行为,银行的做法完全违背了法律的基本原则。
事件发酵后,银行的领导迅速联系了周律师并主动低头道歉,但这迟来的歉意并没有得到认可。
有网友说:提高防诈防范意识,本意是为了老百姓好,但不能给老百姓带来生活的困扰。
还有网友说:骗子想骗钱有的是办法,随便编个理由就能蒙混过关,真正被折腾的都是遵纪守法的普通人。”
还有网友说:现在存钱取钱都得小心翼翼,动不动就被风控、限额,银行打着反诈的幌子,把服务行业的本职抛到了脑后”。
还有网友分享,他去银行取3万块钱给老人看病,被盘问了半天,最后出示了病历,才给办理业务,感觉整个过程像“受审”一样,很难受。
![]()
银行是一个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是你的职责,而不是拿着“反诈”给老百姓设置种种障碍。
4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是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疗费,也可能是应急的备用金,只要不是用于疑似不法的用途,储户有权不向银行详细披露。
再说,真正的骗子太了解各种规避监管的手段,银行这种简单粗暴的盘问方式,根本防不了骗子。
即使就是为了骗储户的钱,骗子也会教会储户编理由,蒙混过关,难道银行还要一个一个去核实真实性吗?
孟子曾说:“徒法不足以自行”。
再好的措施,没有合理的执行方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反诈应该是去了解骗子的行骗手段和方式,从源头上去堵死骗子的行骗之路。
可以在银行内部开展防骗宣传教育,提高老百姓的防范意识。
真正的安全,不能牺牲老百姓的便利,而是让守法者安心,违法者无处遁形。
信息来源:《大风新闻》2025年11月6日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