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宿州一名高一学生王顺新发现手上长了一个小疙瘩,谁也不曾想到,这个不起眼的疙瘩竟是横纹肌肉瘤——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而且已到中晚期。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这个曾经梦想成为建筑师的学霸,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校园,含泪放弃高考。
王顺新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从小学习刻苦,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尖子生。2017年,王顺新以优异成绩考入宿州二中,这所市级重点高中让他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
然而就在高三前的暑假,王顺新发现自己的右手上长了一个肉疙瘩。起初他并没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肿胀,但一个月过去了,疙瘩不仅没消,反而越来越大,还伴随着疼痛。感觉到事态严重的母亲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让全家人都惊呆了——横纹肌肉瘤,而且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
“刚开始知道的时候只觉得有意思,因为电视剧里会有这样误诊的情节,没想到发生在我身上。”王顺新回忆起初知病情时的心情。当他在母亲出门办事时找到诊断书,上网查询“横纹肌肉瘤”看到“癌症”两个字时,这个18岁男孩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确诊后,王顺新一家辗转打听,得知山东省肿瘤医院对此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于是夫妻二人带着儿子前往山东求医。专家建议进行化疗,一家人便在医院住了下来。
![]()
化疗的副作用让王顺新痛苦不堪。他描述道:“感受着那冰冷的药物灌入自己的身体,紧接着就是大把大把的掉头发、控制不住的想睡觉,只觉得自己不再是自己。” 看着曾经清俊的儿子变得憔悴不堪,头发全部掉光,母亲常常偷偷流泪。
面对痛苦,王顺新也曾想过放弃。但每次看到母亲泛红的眼圈和苍老颤抖的手,看到一向寡言的父亲轻拍他的手说“不用担心,家里有我们呢”,他就说不出口了。
在长达六年的治疗中,王顺新先后经历了6次手术、58次住院、放疗及化疗共128次。治疗过程不仅痛苦,费用也十分高昂。
第一次手术就花完了家里的所有存款,第二次住院时,母亲独自照顾王顺新,父亲则外出干苦力挣钱。为支付医疗费,他们不得不向亲戚借钱。
![]()
当家里的经济濒临崩溃时,社会各界的帮助为这个陷入绝境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王顺新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令人感动的是,不到半年时间,王顺新的医药费就凑齐了。
王顺新所在的学校也发起了募捐活动,师生们纷纷伸出援手,希望他能早日康复,实现大学梦想。
王顺新特别提到,在他分享第三十八次化疗的感受时,看到一位妈妈分享了她四岁孩子的经历——这个刚确诊三个月骨肉瘤的孩子已经化疗四次,下一步的手术需要截肢。这样的故事让王顺新意识到,还有很多人正经历着比他更艰难的处境。
![]()
尽管病痛缠身,王顺新从未放弃对学习的渴望。在医院治疗期间,他坚持自学,看网课、找练习题,还通过联系方式向学校老师请教。
怀着学医的理想,王顺新在仅有一年半在校学习经历的情况下,毅然参加了高考。他期待着“借助专业知识帮助自己治疗”,也希望未来能“救死扶伤,帮助他人”。
努力的汗水终会浇灌出希望的花朵。经过漫长等待,王顺新成功收到了来自安徽第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就在他准备踏入大学校园时,却又一次不得不入院治疗。
尽管如此,已经历过多次手术的王顺新此次心态已然不同。他表示:“这次的手术是个大手术,医生说要做七八个小时,应该直接把肿瘤切除了。” 面对手术,他没有了最初的慌张,取而代之的是坚定与勇气。
王顺新所患的横纹肌肉瘤,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医学名词。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癌症,约占所有儿童癌症的百分之五。这种病源自肌肉细胞,通常生长在头、颈、盆骨或手脚等部位。
最常见的症状是肿胀,可能在患者的头、面颊、颈、胸或手脚上出现。有些患者可能有鼻和耳出血现象,女患者还可能出现阴道出血。
这种肿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在早期就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血液转移,常转移到肺部。患者的存活情况取决于许多因素,最重要的是肿瘤是否能完全切除。
能完全切除者90%以上不会复发;诊断时发现有远程转移者的前景则不太乐观,5年存活率不到30%。
![]()
2022年初,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顺新的病情终于趋于平稳,他获得了第二次出院的机会。这次,他更加珍惜能够回到校园的时光,也对战胜病魔有了更大的信心。
他曾坦言:“真正能击垮你的,从来不是困境,而是放弃的念头。”
回顾自己的经历,王顺新满怀感恩:“我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姐姐,这么多年一直支持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还有一路上帮助我的所有人。”
在社交媒体上,王顺新用“新新向荣吧(揍癌中)”作为自己的账号名,展现了他积极乐观的抗癌态度。他不仅记录自己的抗癌历程,也鼓励其他病友保持希望。
![]()
王顺新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当生命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坚韧与勇气如何支撑一个人走过最黑暗的时光。从梦想成为建筑师到立志从医,他的转变是对生命意义最深沉的诠释——在逆境中寻找意义,在痛苦中萌生希望。
他的经历也展现了社会的温暖。从家人的不离不弃,到师生的支持鼓励,再到陌生人的慷慨相助,这些微光汇聚成照亮他前行道路的明灯。
人生路上,难免遭遇坎坷。王顺新用他年轻的生命向我们证明:困境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当这个安徽学霸手上长出那个改变命运的“疙瘩”时,没有人想到,他会以如此坚强的方式,书写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篇章。
如今,已考入医学院的王顺新仍在与癌症作斗争,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和生命的渴望。他的故事,正是对“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最生动的诠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