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这个意义,这个理想,“自由”这个名词,并不是外面来的,是中国古代就有的。
“自由”可说是一个倒转语法,可把它倒转回来为“由自”,就是“由于自己”,就是“由自己作主”,不受外来压迫的意思。宋朝王安石有首白话诗:
风吹屋顶瓦,正打破我头。
我终不恨瓦,此瓦不自由。
这可表示古代人对于自由的意义,就是“自己作主”的意思。
二千多年有记载的历史,与三千多年所记载的历史,对于自由这种权力,自由这种意义,也可以说明中国人对于自由的崇拜,与这种意义的推动。世界的自由主义运动也就是爱自由,争取自由,崇拜自由。
世界的历史中,对这一运动的努力与贡献,有早有晚,有多有少,但对此运动都有所贡献。中国对于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批评政府的自由,在历史上都有记载。
![]()
以上内容来自胡适的一次公开演讲。他认为,中国文化里是有自由的传统的,只是这种自由传统一直不被普通大众所认识。
但中国人的自由是如何缺失的?中国的自由主义为何未能发展成体系?
究其根源,以“儒法道佛”为主体的传统文化,都缺乏自由的基因,有的甚至敌视自由。
阿克顿勋爵说,“自由是古老的,奴役是现代的”。诚然,自由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但是要拥有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自由不是免费的,需要爱自由的人不断去努力争取,否则奴役随时都可能到来。
▌儒家:在修身中泯灭个性
儒学是传统中国的官方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最公开的、最全面的。
![]()
孔子主张对人要有仁爱之心,孟子也主张“民贵君轻”。后世的儒家还将“自我”和“修身”联系在一起,重视个人的气节、人格和责任。 但是追求道德高尚之余,儒家却不重视个体的自由,特别是政治自由。
首先,儒学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来为个人赋予一种超验的、神圣的价值。所以,当个人的基本权益受侵害时,只能寄托于一些道德说教,没有高于世俗的理由为自己辩护,也无法说服更多人响应。
其次,儒家的政治原则是社会和谐。所以遭遇个人与社会的冲突时,个人总是要为集体让路,比如家族、社稷、礼教等等。
儒家主张,个人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自然需要压制个性。比如修身要禁口,要“三省吾身”。个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
由此产生了等级、礼教制度:上位者可以肆意凌辱下位者,而下位者的服从和牺牲就是美德。“文死谏”、“埋儿奉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都是这种伦理的产物。
所以,受儒学影响的国人,历来都是只反贪官,不反帝制,世世代代盼望“明君贤相”,很少有恶猜人性、限制公权的意识。
▌法家:专制君主的驭民之术
除了儒家之外,中国另外一个重要思想是法家。有人甚至认为,传统中国是“儒表法里”。法家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法家是最蔑视个人价值的思想,他们将百姓视为国家的奴隶和敌人,教导掌权者不择手段、滥施暴力,践踏一切道德伦理。
![]()
《商君书》是法家的集大成之作,充斥着传统中国秘而不宣的“驭民之术”:
鼓励流氓政治,小人政治;以吏为师,施行愚民政策;剥夺私产,重农抑商;使百姓保持贫穷、孱弱和屈辱,避免他们威胁国家;发动战争,外杀强敌,内杀强民。
秦朝践行法家思想最为彻底,以侵略扩张、焚书坑儒等暴行闻名于世。秦朝灭亡后,它留下的政治制度、弱民思想,被历代专制王朝所继承。
即便放眼全人类,法家都是最专制、最黑暗的政治思想,是个人自由最大的敌人。
▌道家:唯一的反叛方式是逃遁
传统中国哲学中,道家最有自由的“基因”。道家宣扬顺其自然,回归自然,强调人的自然性而非社会性。
因此道家鄙视名利和礼教。政治上,道家的政治观比较消极,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
然而,道家的思想也很难长出现代自由。 在 哲学上,道家从自然主义到相对主义,最后将世界万物等量齐观,这会导致个性缺失。
在实践中,道家反感权力争夺,面对强权并不主张抗争,而是避世隐居、回归野蛮。
道家思想可以成就零星的异端癖好、个性解放,对文学艺术产生影响,但是在道德感召力、政治影响力上,都无法与儒家的伦理、法家的暴力相抗衡。
所以道家不可能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以保障个人自由。因为对于所有最重大的政治问题,道家都拒绝关心和解决。
▌佛家:四大皆空,红尘无我
佛学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来文化,唐宋之后更是融入了中国主流文化,成为一个重要思想分支。
![]()
佛教关于“自我”的概念中,也有某种个人主义的倾向。
佛教相信个体的可完善性,“佛是觉悟后的众生”;佛教强调静坐沉思,克服“自我”的本能欲念,达到“涅槃”的终极境界;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众生皆是尚未觉悟的佛”。
然而,佛教的世界观决定了,它也不可能生长出自由。佛教绝不相信有一个“自有永有的造物主”,更不会相信“造物主对现实世界的物质个人,会有一个确定的、终极的救赎计划”。
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顿悟禅意或是打坐修炼,尽早脱离“尘世的苦海”。
所以佛教的个人主义,不理红尘事务,不管现实政治。 所以他们不会像基督徒那样,把“此岸世界”联于“彼岸世界”,不会积极经营个人的财富、健康和家庭,更不主张抵抗暴政、争取人quan。
因此,即便是外来的佛教,也没能补足中国“自由基因”的缺失。
可见,儒、法、道、释的四大传统思想,都缺乏自由的基因。再加上中国传统政治秩序三大支柱——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官僚等级制、家族宗法制——在本质上都与“个人自由”水火不容。
![]()
如此一来,中国没有产生自由主义也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遍观全人类,不仅中国,阿拉伯、日本、印度、中亚等其他区域,也都没有诞生自由主义,只有西方长出了自由主义。
所以与其苛责“中国为何没有长出个人自由”,不如追问——什么样的土壤才能长出个人自由?
一辈子追求自由的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就感叹道自由在中国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所谓“先天不足”,是指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几乎没有自由的因子。
所谓“后天失调”,是指自由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点是在晚清民国。中西冲突、古今之变,亡国灭种的压力,让知识学人、政府官员、普罗大众都把目标都放在了生存、发展、斗争上,根本没有精力思考自由。
而且“变”成为了彼时中国的常态,严复、梁启超等一流学者尚“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何况一般人?人们根本没有时间系统、全面地认识自由。
而改革开放之后,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甚至纵欲主义成为了社会的主潮流。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自由主义在中国自然很难落地生根。
殷海光先生,是公认的中国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人物与启蒙大师,桀骜不驯的李敖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烈士”“五四之后中国最后一个知识分子”。
本书也是作者殷海光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它以一百多年来中西文化的碰撞为主线,立足于当代,依托全球视野和基于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关于中国文化过去、现在、未来的全景图。
本书刚一出版就震惊了思想界,但很快被“台湾当局”封禁,后来才被解禁,并被学术大家金耀基评价为——讨论中国文化问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近代史研究大家雷颐,也评价其为——不能忽视的中国经典。长按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添加:Leonardo20103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