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既是象征丰收的时节,也是农人抢抓农时的忙碌季。9月22日,走进裕安区江家店镇东庙村,空气中除了稻穗的清甜香气,还弥漫着“双节”将至的热闹氛围。在该村共享太平农创物流中心内,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包装各类农副产品,力求在节日到来前,将地道的六安农特产品送到全国各地的客户手中。
![]()
![]()
物流中心车间里,61 岁的村民许志桥正专注检查每一瓶鹅杂酱。她双手麻利地从货箱取出产品,快速套上透明包装袋,再放进专门的真空包装袋,整套动作连贯娴熟、一气呵成。“这些都是发往深圳的货,箱子里有酱、大米、食用油和羊肚菌。人家信任东庙村的东西,得仔细包装,可不能砸了招牌。”许志桥说着,抬头朝旁边打包的弟媳周家云笑了笑,眼角皱纹里满是踏实与满足。
![]()
不远处,周家云蹲在堆叠的纸箱旁,手中胶带“啪嗒啪嗒”作响,动作干脆利落地为装满农货的纸箱封口。“现在村里有活干,闲下来就来帮忙,做包装一天能挣100元。既能挣钱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家里,我特别知足。”周家云笑着说。据了解,自共享太平农创物流中心运营以来,像许志桥、周家云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村民已有50余人,这一成果离不开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派驻东庙村第一书记戴晓东的积极推动。
![]()
此前,东庙村虽有优质水稻、小麦等作物,村民也普遍养殖鸡鸭鹅,但缺乏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还面临养殖技术不足、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村民增收困难。为破解困境,戴晓东多次拜访企业寻找突破口,最终引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六安市胜缘食品有限公司,在村里建立标准化养鹅基地。企业不仅提供养鹅技术指导,还与20多名养殖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让村民养鹅再也不愁卖,每户年均增收约数千元,切实解决了养殖户的销售难题。
![]()
不过,解决销路只是“短期帮扶”,戴晓东与村“两委”始终在思考如何建立让村民持续受益的长效“造血”机制。围绕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他们牵头成立了六安耕读今朝商贸公司,一方面深入挖掘产品优势,另一方面统一规划设计包装,成功打造出“皖裕耕韵” 区域农产品品牌,让本地农货有了更鲜明的“身份标识”。
![]()
为拓宽销售渠道,戴晓东积极对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消费帮扶资源,同时主动链接外部市场,为“皖裕耕韵” 搭建起稳定的产销桥梁。从端午应季产品礼包到中秋特色礼盒,消费帮扶礼包的品类不断拓展,订单量稳步增长。这一举措不仅彻底破解了农产品“卖难”困境,更通过提升收购价格,让村民收入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增长。此外,礼包分拣、包装等环节还优先吸纳村民就业,尤其为留守中老年人提供了时间灵活、离家就近的岗位,让村民兼顾家庭与增收,进一步巩固了就业帮扶成果。
![]()
自今年端午节以来,东庙村借力商贸公司平台,以“合作社+企业+帮扶单位”模式开展消费帮扶,不仅带动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还链接周边企业农产品资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特别感谢戴书记和太平保险集团对东庙村的帮助,从端午节到现在,公司销售额已达 200 多万元,还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 20 万元的集体收入。”东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兴昌欣喜地说。
如今的东庙村,既有农创物流中心的忙碌景象,又有标准化养殖基地的稳定产出,更有区域品牌带来的持续活力,还有一处崭新的农创中心正在拔地而起。为增添农耕文化氛围,精心打造“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东庙村盘活一处闲置房屋,建设农创中心,将开辟农耕文化展示区、特色农产品体验区和乡村技能培训区。建成后,还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电商运营达人前来授课,为村民讲解科学养殖、农产品电商销售等知识,帮助村民提升技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
对于未来,东庙村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向。随着“皖裕耕韵” 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和产销链条的完善,东庙村还将探索更多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丰收的喜悦持续浸润每一位村民的生活。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吴姗姗 李晓波 实习生 杨旻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