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宁阳县华丰镇埠南村以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0
分享至

通讯员 肖婧一 张璐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华丰镇埠南村的26余亩红薯种植基地里,一派丰收繁忙的喜人景象。田垄间,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挥锄刨薯,一个个饱满鲜亮、褐红饱满的红薯接连破土而出,装满了竹筐与麻袋。“往年自家种几分地红薯,收了要么自吃要么零散卖,根本赚不到钱。现在跟着村集体规模化种植,不仅有技术指导,还能稳定卖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正在地里忙活的村民顾胜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埠南村党支部书记贺国龙手持刚出土的红薯,语气坚定又欣慰:“这11万多斤红薯,是村集体盘活土地资源的‘金果实’,更是咱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薯’,特色产业这条路,走对了!”

破局:土地“化零为整” 破解发展瓶颈


土地是乡村发展的根本资源,如何让零散土地发挥最大效益,是埠南村“两委”长期思考的课题。此前,该村与许多传统村庄一样,存在土地碎片化、种植模式零散、产出效益低下等问题。村民各自为战耕种“巴掌田”,品种杂乱、管理粗放,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渠道狭窄。

“乡村要发展,集体要增收,必须打破‘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贺国龙介绍,面对发展困境,村“两委”在“村集体耕种一块示范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新型种植模式,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并组织村干部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经过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破解发展难题。

村集体通过“自愿有偿”原则,以每亩5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集中流转土地,将原本零散分布的“碎片化”农田整合为连片规整的“规模化”基地。同时,结合市场需求与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和效益比对,最终选定产量高、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红薯产业作为村集体主导特色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方向。

筑基:全链“保驾护航” 筑牢丰收根基

产业发展,品种是核心,保障是关键。为确保红薯产业稳步推进,埠南村坚持“内外联动、全程保障”,构建起“选种—管护—销售”全链条支撑体系。在品种选择上,村“两委”主动“走出去”对接优质资源,与泗水县柳絮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成功引进优质高淀粉型红薯品种。该品种不仅产量高、淀粉含量足,且耐储存、市场认可度高,为产业发展奠定了优质基础。


“我们不仅帮村民选好苗,更要全程护好苗。”贺国龙表示,“为保障种植效益,村里与企业签订订单回收协议,从源头解决‘种什么、卖给谁’的后顾之忧,让村民放心种、安心收。”种植过程中,村干部带头投身田间劳作,带领村民完成铺膜栽种、除草灌溉等农事活动;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定期上门指导,从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到科学施肥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有效提升了红薯的产量与品质。村民王仲勇感慨道:“以前种地全凭老经验,遇到问题只能瞎琢磨。现在有专家手把手教,病虫害少了,产量比以前高了一大截,这就是科学种植的好处!”

增收:产业“提质扩链” 拓宽共富路径

辛勤耕耘换来了丰硕成果。今年,埠南村26亩红薯种植基地喜获大丰收,总产量达116800斤。按照每斤0.58元的订单收购价,实现毛收入近6.8万元,扣除土地租金、农资采购等成本后,为村集体经济净增收15000元。同时,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租金收入,参与田间管护获得务工收入,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益”。




“规模化种植+订单农业”的模式,让村民切实尝到了甜头,也坚定了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据了解,收获后的红薯将按照订单协议,全部发往泗水县柳絮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深加工。而埠南村的产业发展蓝图不止于此,村“两委”已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2026年前再流转土地15亩,将红薯种植规模扩大至40亩;同步推进红薯淀粉深加工项目,通过精深加工让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约50%,让产业链条更长、收益更高;探索“红薯+菠菜”轮作模式,实现“一年两收”,既保障特色产业收益,又稳住粮食生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示范:模式“复制推广” 辐射带动共富



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发展”,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增收”,埠南村以红薯产业为抓手,通过“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激活了土地资源潜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灵山管理区书记柴茂涛表示:“埠南村种植红薯的实践充分证明,立足本土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有效路径。管理区将把埠南村的成功经验作为典型,组织辖区各村开展专题学习交流,从土地流转协调、技术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动更多村庄找到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方向。同时,我们将统筹辖区资源,打造‘一村一品、多村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让特色产业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下一步,华丰镇将以埠南村为示范样板,持续推进“村集体耕种一块示范田”,由村集体统筹规划、集中管护,打造标准化种植标杆。通过示范田直观展示优良品种、科学种植技术与产业融合效益,引导各村因地制宜盘活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培育壮大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等富民产业。依托辖区宁阳县自媒体协会华丰分会、新农人直播团队等平台,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让村集体示范田的“试验果”转化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果”,让更多“土特产”变身“俏商品”。以点带面带动更多村庄发展特色产业,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乡村振兴的“薯光”照亮更多田间地头,绘就全镇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齐鲁壹点 incentive-icons
齐鲁壹点
找记者,上壹点!
587723文章数 823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