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宋绪政
“这香油香,是因为每一步都按老规矩来。”在山东省宁阳县乡饮乡宁家庄村的石磨香油作坊里,宁桂森一边转动石磨,一边对记者说。作为宁家石磨香油第四代传承人,二十余年来,他守着祖辈传下的老手艺,让一门延续二百余年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也让四代人守护的“香油香”,飘得更远。
![]()
宁家与香油的缘分,始于清朝。老爷爷辈起,宁家人就靠石磨磨香油养家,父亲接过石磨后,把“香油自有香油经,要细细琢磨”的教诲,深深印在了宁桂森心里。二十多年前,宁桂森接手作坊,第一件事就是“复原”老工艺:选芝麻只选国产白芝麻,因为“国产芝麻的油脂含量高,香味浓”;淘洗时,要把芝麻放进清水里,反复搅拌、筛选,去除杂质和坏粒;翻炒时,他得蹲在炉边,用铲子不停翻动芝麻,一小时内,要看着芝麻从浅黄变成深褐,“火大了芝麻焦,火小了不出香,这火候得靠经验”;石磨研磨时,要控制好转速,两小时才能磨出细腻的酱坯;墩油时,要往酱坯里加适量的开水,利用油水比重不同,把香油“代换”出来,这一过程需要四小时——一天忙下来,产量只有三十余斤。
“老手艺不能丢。”面对现代机器工艺的冲击,宁桂森始终没动摇。有一次,外地的厂家找他合作,想让他改用机器生产,承诺“产量翻十倍,利润翻五倍”,却被他婉拒:“这手艺是老祖宗留给村里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我不能为了钱断了传承。”正是这份坚守,让他的香油成了“香饽饽”:在“这乡有礼”直播间,他的香油每次上架都被秒光;线下门店里,村民们宁愿排队,也要等着买他当天磨的香油;35元一斤的定价,多年来始终不变,成了村民口中的“放心价”。
如今,宁桂森的石磨香油制作工艺已获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儿宁秋实也主动回到作坊,跟着他学筛芝麻、守炉火。“我要把这手艺传下去,让四代人的香味一直飘着。”宁秋实说。在乡饮乡,宁桂森的故事激励着更多手艺人:老手艺不是“老古董”,只要守住匠心、跟上时代,就能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