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内文页
Starry Sky
2025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二)晚8点,苍龙七宿的“龙尾”将悄悄西沉。
这场被古人称为“龙收尾”的天象,与二月初二的“龙抬头”、端午时节的“飞龙在天”共同构成了一条“星空巨龙”的完整轨迹。
它们不仅是天象,更是中国古人刻在天空中的“天然农时表”。
今天,在抬头观天象之前,可以同我们一起先了解下天象与农业的千年故事。
古人的二十八宿
中国古人把黄道附近星空分成28份,每一份称为一“宿”,合起来就是“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被分为四份,每七宿划为一份,分别用一种动物的名称来指称,这就是“四象”,即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其中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这条星空巨龙随季节变换姿态,演绎出三种天象。
![]()
01
龙抬头
二月初二黄昏后,代表龙头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古人视此为春耕开始的信号。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的农谚。
02
飞龙在天
端午节,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形成“飞龙在天”的完整形态。此时正值农作物疯长时期,古人认为这是“龙神”庇佑丰收的吉兆,端午赛龙舟、挂艾草的习俗便源于此。
03
龙收尾
农历八月初二晚,苍龙西沉,仅剩“尾宿”与“箕宿”悬于西南天空,仿佛巨龙收尾。此时北方高粱红、南方晚稻黄,古人以此为收割的“天令”,民间有“龙尾沉,仓廪实”的说法。
巧记口诀
春天龙抬头
夏天飞龙游
秋天龙收尾
冬天龙睡觉
二十八宿与农耕
“龙抬头”“飞龙在天”“龙收尾”等天象与古人对二十八宿的研究密切相关。在没有气象预报的年代,中国古人将天象视为最精准的“农事指南”。四象的周期性运动,对应着农耕事宜:
东方苍龙:主春,二月初二黄昏后角宿升起标志春耕开始。
![]()
《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内文页
![]()
《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内文页
南方朱雀:主夏,井宿昏中为夏至信号,此时需防洪防涝。
![]()
《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内文页
西方白虎:主秋,箕宿出现预示秋季到来,需准备收获。
北方玄武:主冬,虚宿位置关联冬至,需安排越冬作物种植。
历史小知识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6500年前蚌塑龙虎图,龙形对应东方苍龙,虎形对应西方白虎。这一发现为古代天文与农业活动密切关联提供了重要物证。
为何古人给天象取名如此“浪漫”?
相比于西方星座的“猎户座”“仙女座”,中国古人对天象的命名充满了诗意与想象力。这背后,是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与浪漫化解读:
1
将抽象星辰具象化
把二十八宿分为“四象”,赋予星空以生命。苍龙七宿的“龙抬头”“飞龙在天”“龙收尾”,实则是古人对星辰运动的拟人化表达。
2
用神话传递生存智慧
“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复杂多样的象征意义,象征东方,代表阳气、春天、雨水。通过“龙抬头祈雨”“龙收尾谢神”的仪式,古人将天文现象与祈福禳灾结合,既缓解了对未知的恐惧,又强化了社群凝聚力。
3
以文学传承天象知识
从《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到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文人将天象融入诗词,让天文知识以文学的方式代代相传。
今夜,一起抬头与古人共赏“龙收尾”
今晚8点,不妨带孩子走到户外,抬头寻找西南方的“龙尾”(尾宿与箕宿)。你可以这样和孩子一起观测:
![]()
方向:西南方低空。
标志星:尾宿(如弯曲的龙尾)、箕宿(如龙尾散落的星点)。
对应现代天文学位置:
尾宿天区主体位于天蝎座,部分延伸至天坛座与蛇夫座。
箕宿主体位于人马座,部分延伸至蛇夫座与天坛座。
![]()
《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内文页
从“龙抬头”到“龙收尾”,这条星空巨龙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当我们仰望夜空时,不仅是在欣赏一场天文景象,更是在与古人共同书写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今夜,和家人一起聆听星空“低语”。
本书是为中国儿童打造的原创太空百科,书中融入中国星空体系、中国的天文台等知识,带领孩子以中国视角探秘宇宙与星空。设置“中国航天”章节,介绍“嫦娥五号”月面取样返回、“天宫”空间站、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等中国航天成就,带领孩子走进中国航天“博物馆”。
编辑|宋金煜
复审|海艳娟 马思琦
终审|刘金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