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近日,一名来自内蒙古的女性游客因在武汉打车经历发布短视频,引发网络广泛讨论。她声称自己仅因短途出行被司机多收费用,情绪激动到面容扭曲、怒不可遏。
![]()
她在视频中控诉,目的地明明近在咫尺,司机却故意绕行,最终收取了10元车费,令她感到被欺骗和羞辱,言语间充满愤懑与指责。
然而,随着事件发酵,一位自称当事司机的武汉市民出面回应,还原事发经过,舆论风向随即发生逆转,许多网友开始认为该女子反应过度,甚至存在刻意夸大事实之嫌。
![]()
据其自述,该女子此前在武汉旅游,游览完黄鹤楼附近的步行街后,打算前往一家名为“鱼杂”的餐馆用餐。
上车后,她报出餐厅名称,但司机发现这是连锁品牌,在武汉有多家分店,遂询问具体位置。女子表示只需去最近的一家即可。
![]()
车辆刚起步不久,导航提示应立即掉头,但司机未执行。女子察觉异常,怀疑司机有意绕路,随即质问为何不按导航行驶。
![]()
司机解释称,所在路段设有双实线且装有电子监控,禁止掉头,若强行操作将构成交通违法。可女子看到前方有其他车辆违规调头,便继续追问:“别人能掉,你怎么不能?”
尽管司机耐心说明情况,但她并未接受,质疑声不断。
![]()
随后,司机驾车前行至下一个红绿灯路口才完成转向。这一过程让女子心生不满,觉得行程明显变长。
![]()
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车辆绕行一圈后,竟回到了上车点对面的马路,再拐入旁边小路停下,告知已抵达目的地。
短短几分钟路程,女子一脸错愕,反复确认是否真的到达。司机坚定回应后,按规定收取起步价10元。
![]()
用餐结束后,她与朋友外出散步,意外发现起点与饭店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百米,沿着建筑外围的小道步行即可轻松抵达。
强烈的被宰感瞬间涌上心头。她回忆起下车时司机望向自己的那一眼,主观认定那是得逞后的愧疚神情。
![]()
愤怒之下,她走到附近一座大桥上,拍摄车辆曾行驶的道路画面,情绪激昂地讲述这段“离谱遭遇”。
越说越激动,她进入全然爆发状态,紧咬牙关质问道:
“难道他真差这10块钱吗?”
![]()
她进一步以自身地域背景作对比,强调内蒙古人的淳朴厚道,自称草原儿女性格直爽,若换作自己遇到类似情形,定会主动提醒乘客无需打车。
反观此次经历,她断言武汉人不够实在,服务体验极差,言语中流露出对整个城市的负面评价。
![]()
视频上线后,部分网友表示同情,但也有人质疑:是否仅仅因为支付10元就觉得权益受损?情绪是否太过激烈?
![]()
司机发声
面对质疑,女子再度发声,上传第二条视频,亲手绘制行车路线图,详细复盘全过程,坚称问题不在金钱本身。
关键在于,司机本可提前说明距离极近,哪怕说了,她也愿意付钱乘车。可对方既未告知,又绕远路,形同把她当外行戏弄。
她自豪宣称:“我们内蒙古人绝不会做出这种事。”
![]()
就在此时,一名自称是当事司机的武汉本地人公开发声,澄清当时真实情况。
他表示,女子上车后,他第一时间开启计价器,并询问目的地。听清要去“某某鱼杂”后,因不知具体分店,便通过导航查找。
![]()
查到为连锁门店后,他主动征询女子意见:“去最近的一家可以吗?”得到肯定答复后,才按照合规路线行驶。
由于行人路径与机动车通行规则不同,某些区域无法直接折返,必须前行至允许调头的路口。全程实际行驶超过一千米,收取10元属标准起步价范围,并无加价行为。
![]()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女子在叫车前曾咨询多位出租车司机,对方均告知餐馆就在隔壁街区,步行可达。
![]()
最终找到一位愿意接单的司机,她却要求对方违反交规冒险掉头,事后反而倒打一耙,指控司机绕路宰客。
![]()
更为关键的是,据现场了解者透露,女子下车前并未沉默忍受,而是当场对司机进行言语攻击。
从法律和职业规范角度看,司机并无明显过错。
![]()
起初,司机可能并未意识到路程如此之短。毕竟乘客已上车、计价器已启动,若中途拒载,极易被投诉“甩客”,面临平台处罚。
![]()
况且,司机并未将其送往远处分店,而是依从导航选择最近站点,全程依规收费,未有任何额外索取。
若要说不足,或许只是缺乏沟通技巧——未能及时解释路况限制,或用温和语气安抚乘客情绪,导致误会加深。
![]()
反观女子做法,则显得过于极端。她将一次普通的出行摩擦,上升至地域人格对比的高度,频频标榜“我们内蒙人如何”,贬低“你们武汉人怎样”。
此番言论激起武汉网友强烈反感,纷纷指责其污名化整座城市。
![]()
不仅呼吁两地文旅部门关注此类误导性内容,更有网友情绪激动,引用过往“预制菜风波”中的涉事企业(恰巧为内蒙古籍老板)来反驳其“内蒙人都实在”的说法。
还有人调侃她的面部表情极具戏剧性,成为“蛮横游客”的典型代表。
![]()
甚至连部分内蒙古本地网民也站出来表态:此人言行不代表全体内蒙古人民!
![]()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女子仍坚持己见,发布第三段视频试图证明自己并非孤立批判武汉。
她又提及另一起所谓“武汉司机宰客”的案例,细节模糊,真实性存疑。
![]()
网友对其动机愈发怀疑,翻阅其社交账号后恍然大悟:该女子拥有十余万粉丝,定位为80后宝妈,长期分享育儿心得与自媒体运营经验,同时开设商品橱窗、拍摄带货短视频,但热度平平。
而这条争议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爆流量,点赞转发激增。
![]()
不少人推测,此举极可能是为了博取眼球、制造对立话题以实现涨粉变现,建议司机公开车内录音,还原完整对话真相。
![]()
目前,由于舆论压力巨大,该女子已悄悄删除相关视频,并关闭评论功能。
客观而言,若在外遭遇不合理收费,理应依法投诉、维护权益。
但动辄将个别事件归咎于整个地区人群素质,妄下结论、贴标签式批判,实属没有必要。
![]()
本文信息来源当事人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