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就要从性质说起:国内的工作是岗位需求,国外的工作是职业需求!
你从事一辈子的工作,不是职业而是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坑的数量固定,有新萝卜来,性价比更高,老萝卜就得让位!
![]()
而国外则不一样,体系是围绕着“职业”来的。
认识一个德国工程师,一个50岁的老头,成天背着工具包,开着小火车,给大工厂维修机器!要是在国内,50岁的人,混不上一个小领导,是不是挺失败的?可人家不一样,一年能赚10万欧。
在德国,没有人感觉他失败,他自己更不觉得。
他职业叫:机电一体化工程师。德国制造业的顶梁柱之一,技能证书也非常的难考,大师级证书比名校文凭都硬。他的价值不在于管理,而在于手中掌握的技术,一个机器出了问题,别人几天修不好,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毛病。
整体收入,跟着技术和经验走,越老,经验越丰富,解决问题能力越强,就越值钱,他出手一次费用是很高的!他们纯靠技术吃饭,可以吃一辈,而且活的很自在!
美国也一样,
认识一个美国UI设计师,也是50岁,在一家公司干了20多年,一直干到设计总监,后来公司出现问题,部门被砍,人家直接出来自己干!
20多年的经验,项目渠道门清,与之合作的看重的是她的作品和专业能力,根本不会关心,她多大了,结婚与否,有没有孩子。
你看,德国的模式是将手艺做到极致,美国的模式是可以纵向延伸!一直延续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才叫做职业!
![]()
再看国内呢?
除了科研一类,有几个能坚持做一辈子的职业?有人说老师,公务员,那也是岗位,一旦下来你什么都不会,何谈极致,何谈延伸?
国内的属于“金字塔”式,作为底层,你只能拼命往上爬,35岁你到达不了中高层,那么危机就来。新鲜血液多的是,年轻,脑子灵活,学东西快,服从指挥,薪水还比你低,随时可以把你换掉。
岗位,限制了你存在的价值,也限制了你薪水的上限?就算你一个技术大牛,你的薪水也不可能高于一个啥也不懂的中层经理!
想赚钱,怎么办?你只能拼命向上爬,哪有那么简单,人情世故一项就够你研究一辈子。35岁,爬不动了,上不去下不来,危机可不就来了!
![]()
我们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也很单一:
好像只有当官,当老板,走仕途,才是一条成功的道路,修车,电焊技术再好,赚的再多,在大部分人的眼里,你也是底层,社会地位不好!
在这样的观念之下,逼着所有人,涌向一条极窄的道路,被淘汰是很正常的事!
这不是一部法律,一个福利能解决的问题,是社会结构和价值导向的问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改善都很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