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这次算盘打得够响的。
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冯德莱恩表示:
“日本和欧盟,应该携手在格陵兰岛开发稀土矿物和其他资源。建立独立于美国和中国的供应链。”
![]()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
稀土,我们也想分一杯羹。
但问题是,这个梦做得有点太美了。
欧洲的焦虑
为什么欧洲这么着急。
欧洲自己基本不产稀土,全得买别人的。
尤其是中国。
2024年,欧盟共进口12900吨稀土。
其中来自中国的稀土为6000吨,占进口总量的46.3%。
这就像一个人的心脏病药全都掌握在别人手里。
平时没事,一旦关系闹僵,立马就要命。
所以,欧洲才会这么紧张。
欧盟通过《法案》的关键原因在于,从化石燃料转向清洁能源,欧盟需要获得大量的原材料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2024年3月18日,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备受关注的《关键原材料法案》。
目标就是减少对外依赖。
但只有法案没用,关键是得有实际行动。
于是就盯上了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确实是个宝库。
除了珍贵的稀土资源,还有石油、天然气、金、银、铜等各种矿产。
![]()
关键是人口稀少。
只有5.6万人,开发阻力相对较小。
从资源角度看,格陵兰岛确实很诱人。
但问题是,看得到不等于拿得到,拿得到不等于开发得了。
欧洲还在那儿想着合作开发,美国已经想着直接收购了。
特朗普,2019 年就提出过 “购岛” 想法。
2024 年,再次当选总统后又屡次表达想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
美国人很直接,简单粗暴。
既然大家都想要,那我直接买下来不就完了?
技术壁垒:开矿不等于能用
就算这些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还在那儿等着。
格陵兰岛的气候极其恶劣,一年有大半年都是冰封期。
![]()
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没有像样的港口、公路、机场。
要开矿,得先解决这些基础设施问题。
这些投资就是天文数字。
更关键的是,开出矿来只是第一步。
稀土矿石需要经过复杂的提炼过程,才能变成可用的稀土产品。
这套技术体系,全球只有中国最成熟。
欧洲想要重新建立一套完整的稀土产业链?
没个十年八年,想都别想。
![]()
最现实的问题是成本。
格陵兰岛开发稀土的成本,至少是中国的3-5倍。
为什么?
气候恶劣,施工成本高;
基础设施缺乏,物流成本高;
技术不成熟,试错成本高;
环保要求严,合规成本高。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成本就上天了。
欧洲的企业是做慈善的吗?
明明有便宜的中国稀土不买,非要去买贵3-5倍的格陵兰岛稀土?
商人不是傻子,会用脚投票。
这种“替代”的计划,西方搞过很多次,但从来没成功过。
太阳能板,欧洲想替代中国,结果呢?
德国的太阳能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新能源汽车电池,欧洲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结果呢?
特斯拉在欧洲建厂还是要用中国供应商。
5G设备,美国拼命封华为,结果呢?
欧洲的5G建设进度大幅落后。
每一次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不是因为中国有什么魔法,而是因为中国在这些领域确实有优势。
成本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
![]()
这些不是说替代就能替代的。
欧盟想拉日本入伙,日本的态度也很微妙。
日本的:搭便车还是真心合作?
表面上配合,实际上在算自己的小账。
日本有资金,有技术,但也有自己的考虑:
第一,日本在稀土领域已经被中国“教训”过一次了。
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中国果断采取措施,限制了给日本卖稀土,对方立马就软了。
这个教训让日本明白:
完全对抗是行不通的。
第二,日本的制造业,对中国市场、供应链需求很大。
真要跟中国全面对抗,日本经济受不了。
第三,美国在日本有驻军,日本的外交自主权有限。
美国不高兴,日本也不敢太放肆。
所以日本的策略很可能是:
口头上配合欧盟,实际上保持观望。
最关键的问题是:美国会眼睁睁看着欧日在格陵兰岛搞开发吗?
不可能。
![]()
如果欧盟和日本真的要在格陵兰岛搞大动作,美国有一万种方法阻挠:
环保审查、安全调查、制裁威胁、军事压力...
我得不到的,你们也别想得到。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环保主义者的反对。
格陵兰岛,是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规模的矿物开采,必然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
在气候变化议题如此敏感的今天,任何大规模的北极开发,都会面临环保组织的强烈反对。
而欧洲的环保组织,影响力可不小。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阻挠项目进行。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阻力。
时间成本:等得起吗?
就算所有困难都能克服,还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时间。
从勘探到开采,从建设基础设施到投产,整个过程至少需要10-15年。
而欧洲的稀土需求是现在就有的,不可能等15年。
这15年怎么办?
还是得买中国的稀土。
![]()
等到格陵兰岛的稀土真正投产,中国的稀土产业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技术更先进,成本更低,产业链更完整。
到那时候,格陵兰岛的稀土还有竞争力吗?
这就是后发劣势。
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市场。
消费者购买手机、电脑、汽车的时候,不会关心里面的稀土来自哪里。
他们只关心性能和价格。
如果使用格陵兰岛稀土的产品,价格比使用中国稀土的产品贵20-30%,消费者会怎么选择?
除非,欧盟强制要求使用“欧洲稀土”。
否则,市场会自动选择成本更低的中国稀土。
而强制要求的后果就是:
欧洲产品的竞争力下降,被中国产品打败。
这是一个死循环。
给欧洲的建议:现实一点
面对欧洲的另起炉灶,中国的态度很淡定。
为什么?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不是一朝一夕能被替代的。
全球稀土产量,中国占69%;
全球稀土加工能力,中国占90%以上;
全球稀土技术专利,中国占60%以上。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
从勘探到开采,从提炼到应用,从研发到制造,一应俱全。
![]()
这不是欧洲拉个日本就能挑战的。
但中国也不会大意。
相反,中国会加快稀土产业的转型升级:
提高技术含量,增强环保水平,延长产业链条。
让替代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给欧洲一个建议:
现实一点,别做白日梦了。
与其费尽心思搞什么“另起炉灶”,不如踏踏实实地跟中国合作。
中国从来没有说过要“武器化”稀土出口。
相反,中国一直在努力维护全球稀土供应链的稳定。
前提是,你得拿出合作的诚意来。
不能一边制裁企业,一边要求中国正常供应稀土。
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好事。
欧洲的格陵兰岛梦,听起来很美好。
但,这样的项目,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欧洲可能自己心里都没底。
该依赖中国稀土的,还是得依赖中国稀土。
格陵兰岛的冰天雪地,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欧洲,什么时候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