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北京某山东菜馆里坐着,后厨的勺子和铁锅碰撞的声音特别清楚,刚过12点,店里就坐满了人。
大多是附近科技园区的上班族,点完菜就聊工作、聊带娃,说话声和炒菜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很。
有意思的是,我在附近小区住了三年,几个月前才发现这家店,本来是去隔壁的闪购仓,偶然逛到这儿的。
去了五次之后,我终于问老板:“你们怎么不做外卖啊?”老板当时正帮我打包没吃完的炒鸡,头也没抬就说:“你看中午这阵仗,哪有时间接外卖单?
再说骑手来就要取餐,我们这菜都是现点现炒,每个菜好得快慢不一样,总不能让人家一直等吧?”
后来想起上次厨师捞起一条嘎鱼问我“你看这条大不大”,才觉得老板说的是实话,他们是真没时间顾外卖。
以前不做外卖的餐馆到处都是,但现在不一样了,连以前觉得不会碰外卖的大品牌,也开始往线上走。
就说海底捞吧,以前想点它家外卖,只能买生的食材自己煮,现在不一样了。
2023年6月之后,它家出了“下饭火锅菜”,都是冒菜套餐,一份三十多四十块,用了平台优惠券,二十多就能拿下,刚好符合上班族中午吃饭的预算。
我有个朋友就常点,说比吃普通盒饭划算,后来看海底捞的财报,2025年上半年餐厅收入降了,倒是外卖涨了不少,算是帮着扛了点压力。
不止海底捞,商场里的餐厅也差不多,之前看刺猬公社做过个统计,北京清河万象汇从3楼到6楼的餐饮商家,有八成多都开通了外卖。
就算把奶茶店去掉,只看那些人均六十块以上的正餐店,也有七成多能点外卖。
本来以为高价餐厅不会做外卖,后来发现也不是,2025年大众点评评的黑珍珠餐厅里,有一部分也上线了外卖。
而且有点反常识的是,三钻的黑珍珠餐厅做外卖的比例,比一钻、二钻的还高,后来想想,可能是三钻餐厅大多在一线城市,线上的流量需求更迫切些。
就说北京的美·大董海参店吧,它是今年北京唯一的黑珍珠三钻餐厅,堂食人均得八百块。
但在外卖平台上,它只卖些定制的单人餐,比如三百多的海参饭,七十多的烧茄子饭,招牌烤鸭根本没在上面,有意思的是,卖得最好的是十六块一个的素包子。
广州的炳胜私厨也差不多,它是黑珍珠二钻,堂食人均快五百了,外卖却有九十多的三菜一汤套餐,还有十二块多的菠萝包。
看得出来,这些高端餐厅做外卖,都是特意调了价格的,既想赚点线上的钱,又不想影响到去店里吃的客人。
不过也不是所有餐厅都挤着做外卖,还有些坚持只做堂食的,而且这些店的价格差得挺远。
一种是特别贵的,比如新荣记,它家好多店都是黑珍珠、米其林级别,我之前想点外卖没找到,后来才知道人家根本没开通。
但它家的平价品牌荣小馆,早就能点外卖了,而且这些高价餐厅做不做外卖,还跟地方有关。
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做外卖的黑珍珠餐厅多些;像宁波、济南、温州这些地方,就没哪家黑珍珠餐厅做外卖。
大概是这些地方高端餐厅少,平时办宴请、商务聚餐的需求就够忙了,没必要靠外卖拉生意。
还有一种是像清河那家山东菜馆一样的小炒店,人均几十块,靠的是现点现炒的锅气,费大厨刚开始的时候也不做外卖,说外卖会把锅气弄没了,影响味道。
这类店大多靠熟客,像清河那家山东菜馆,老板说近七成客人都是回头客,工作日和周末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没空想外卖的事。
而且它们也不怎么在大众点评、抖音上做宣传,全靠口碑,最后一种是商务区的小摊子,比如卖煎饼、小笼包的,人均才几块到十几块。
我公司楼下就有个煎饼摊,一个煎饼八块钱,有次跟摊主聊天,他说要是做外卖,平台要抽成,还要出配送费,算下来根本不赚钱。
他们做的就是上班族下楼买的生意,出餐快,客人拿了就走,没必要折腾外卖。
说实话,餐厅做不做外卖,真不是老板拍脑袋决定的,关键看有没有底气。
有的店堂食忙不过来,没必要分精力做外卖;有的店靠环境和服务吸引客人,外卖体现不出优势;还有的店做外卖根本不赚钱,自然不会碰。
就像之前提到的水木锦堂,它家是做自助铁板烧的,堂食最便宜都要两百多一位,现在也开始做外卖定食,二十多三十块一份。
大概是线下生意没那么饱和了,只能想办法从线上找补,如此看来,那些能坚持只做堂食的餐厅,都是有自己的长板的。
要么是味道够好,熟客愿意等;要么是体验够独特,客人就认堂食的感觉。
而对我们消费者来说,不管是坐在店里听着炒菜声吃饭,还是点份外卖在办公室吃,能吃到合心意的东西就好,至于餐厅选不选外卖,不过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的选择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