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来访者恍然大悟对我说:“老师,我好像一辈子都活在担心里。”
她才30岁,却已经习惯了把每一个今天,都消耗在对明天的忧虑之中。
考试没开始,就担心自己考砸;恋爱还没进入稳定期,就害怕分手;工作刚开始,还没做出成绩,就想象自己会不会被淘汰。
她说:“我常常觉得未来像一片黑雾,而我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掉进深渊。”
这其实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我们习惯把生活推向未来,结果今天的喜悦,常常被明天的焦虑偷走。
一、提前焦虑,是一种“无用功”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讲到认知行为疗法里有个概念叫“灾难化思维”。
当你一想到未来,就自动想象最糟糕的结果,并在心里无限放大这种可能性。比如:还没开会,就预演了被领导批评的场景;孩子刚上小学,就开始担心以后高考怎么办。
问题是,这些想象中的场景,绝大多数都不会发生。你提前感到恐惧和痛苦,只是做了一次“无用功”。就像你提前买了一张车票,却永远不会坐那趟车。
提前焦虑的人,往往像在不断支付未来的账单。可那张账单,也许根本就不存在。
二、当下才是真正的全部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已经过去,无法改变;明天还没到来,无法确定;我们唯一能真正拥有的,只有今天。
可很多人偏偏把今天用来担忧明天。于是,昨天成为遗憾,明天成为焦虑,今天就这样白白浪费掉。
你会发现,真正让人身心俱疲的,不是眼前的困难,而是我们头脑里虚构的恐惧。就像一个背着行李赶路的人,他不仅背着今天的行李,还要把未来几十天的行李统统背在身上,结果寸步难行。
如果我们能学会只背“今天的行李”,人生会轻盈很多。
三、焦虑并不是软弱,而是长期坚强的结果
很多来访者对我说:“我是不是太脆弱了?为什么总是焦虑?”
其实,焦虑从来不是软弱的表现。相反,它往往说明你一直在强撑。
长期压抑的压力,过度的责任感,对未来的高要求,都会让人进入一种高紧张的状态。当身心不堪重负时,焦虑就会冒出来,提醒你“该停一停了”。
所以,不要把焦虑当成敌人。它就像一盏黄灯,提醒你减速、调整。真正的勇敢,不是完全没有焦虑,而是学会与焦虑共处,同时不让它支配你的人生。
四、如何学会“过好当下”?
第一,降低对未来的控制欲。未来本来就是充满不确定的,谁也无法百分百掌控。与其不断预演“最糟糕的剧本”,不如告诉自己:“当未来到来时,我会有新的能力去面对。”
第二,给自己一些确定的小事。比如早晨泡一杯热茶,晚上写三句话日记,周末散一次步。这些微小的、可以掌控的日常,会让你感觉到稳固,从而减少被未来不确定性拖拽的焦虑。
第三,学会“专注当下”的训练。焦虑的人往往活在未来,而快乐的人多半专注当下。可以尝试做一件事时只关注这一件事:吃饭时专注于食物的味道,走路时感受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越是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越能从焦虑中抽身。
第四,允许自己不完美。焦虑很多时候来自对自己的苛求:必须做到最好、必须不出错。
但人生本来就不可能完美。学会给自己留余地,承认“我已经尽力了”,心里就会宽松很多。
我们常常误以为,提前焦虑能让自己做好准备。可真相是,焦虑只会让你虚弱,让你在今天就提前透支能量。
人生的答案从不在未来,而在每一个当下。把今天过好,就是对未来最好的准备。
不要提前焦虑,过好当下就是全部。如果焦虑、紧张、担忧已经无法通过意志得到控制和缓解,就找我聊聊看!
记住一句话:只有今天才真正属于你。
感谢各位点赞关注,我会持续输出【普通人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相关文章。
希望咨询能帮你解决问题,也能赋予你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的能力。请多多点赞、转发和关注,让更多人受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