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海淀教育大会,可以说是热词频出。
海淀大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无一不在指明未来的教育方向。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台头未来实验小学迎来了新一轮的集团巡课活动。
据了解,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每年9月新学期伊始,都会组织开展集团巡课活动,邀请专家进校园,为各集团校的教学工作“问诊把脉”。
本次巡课活动设置了课堂观摩、分组点评、集中反馈等环节,专家团队与教师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优化助力教学,为未来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次巡课活动既是对海淀教育大会锚定的方向的精准回应,也是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面向未来教与学的生动实践。
作为一所以“看得见未来”为教育理念的学校,台头未来实验小学正在借助人工智能,深度探索学科课堂教学变革,迎来跨越式发展的“3.0”时代。
Part 01
魔法师、点子大王、个性化教练...
台小课堂上的“百变AI”
三年级的数学课上,孟爽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AI数字人冰墩墩。
“我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奥运会上不仅有紧张激烈的比赛,还有许多关于数学测量的知识......”,在冰墩墩讲解下,同学们开始估算起了冰球球棍有多长、冰墩墩有多高。
通过冰墩墩和冬奥会的情境引入,同学们学习测量的兴趣和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又为接下来的学习做足了铺垫。
除了是“情境创造师”外,AI在台头未来实验小学的课堂上还扮演着很多种角色。
可以是“魔法师”:
英语课上,潘森老师运用AI技术让静态人物“活”了起来,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可以是“点子大王”:
劳动课上,王月琪老师借助数字人引导学生完成手工实践,利用AI检索功能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为手工创作注入灵感; 音乐课上,林美玲老师依托智能工具开展歌词创编活动,深化学生对旋律的理解与创作能力。
也可以是“助教讲解员”:
体育课上,佘帅老师通过解放军战士AI数字人进行标准动作示范与国防教育,结合虚拟演示技术提升动作学习的规范性与课堂感染力。
还可以是“个性化教练”:
语文课上,高越飞老师通过智能评阅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修改建议,助力精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人工智能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一个更高效、更生动、更个性化的智慧课堂也就诞生了。
刚上完劳动课的杨程前同学兴奋地展示着他制作的DIY收纳袋:“真的是太惊喜了!” 而这离不开AI助手小王老师提供的帮助。“小王老师会提醒我底部怎么粘贴才能更加牢固,在我装饰的时候也给了我很多灵感”,杨同学说道。
从激发兴趣到拓展思维,从规范指导到精准反馈,AI技术正悄然重塑台头未来实验小学教与学的方式,让知识在沉浸与互动中自然生长。
Part 02
“做趣味学习设计师”!
坚守学科育人的本真
但无论AI技术有多发达,课堂的“总设计师”始终是老师。
让人工智能融入课堂,真正为教育赋能,得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老师对学科教育的理解。
巡课活动现场,数学特级教师、海淀进修学校教研员孙京红用“远超期待”四个字,来形容本次听课感受。
孙老师表示,在新课标背景下,科技手段不仅为度量教学带来了更直观高效的呈现方式,更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孟爽老师在课堂中不仅引入AI形象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参与度,更是通过自制的尺子,让学生从理解、认识一个单位,到去‘创造’一个单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打破认知,这一点非常可贵”,孙老师说道。
北京教育学院副研究员王志明也高度认可了台头未来实验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称AI与音乐学科的融合非常自然贴切,整节课听下来非常享受。“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在AI赋能课堂的过程中,没有让AI抢了学科本身的‘风头’,而是还原了学科应有的本真”,王志明研究员表示。
小学阶段是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孟献军表示,人工智能辅助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创新性思考,要激发孩子不断追问为什么。
在台头未来实验小学的课堂上,老师绝不会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为学生们架设思维的脚手架,不断唤醒他们探究的欲望。
你觉得这个收纳袋还有哪些改进的地方吗? 你能继续从性格、品质、爱好等不同方面介绍这位同学吗? 你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思考家庭成员的分工,课后与家人合作开展家庭扫除日吗? ......
业内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
正如三年级语文老师高越飞所言,AI 带来了教学创新压力,视频生成等技术正在冲击传统备课,也让自己意识到提升课程设计新意的重要性。“我要转型做趣味学习设计师,紧跟时代做成长型教师,借力 AI 让语文课堂更灵动,助力学生成长”,高老师说道。
据了解,作为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素养提升项目校,台头未来实验小学还定期邀请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等专家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跟岗访学,引领教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拥抱时代变化的意识。
Part 03
面向未来教育“弯道超车”
台小跨越式发展“3.0”时代,来了!
如果说加入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开启联盟式集团化办学新模式以来,焕新校园,基础设施、教研、平台资源等全面升级,使台头未来实验小学迈入提质增效的2.0时代,那么瞄准未来教育的方面,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学科”的深度融合,则标志着学校将要迎来弯道超车、快速发展的3.0时代。
教育部未来学校实验室专家张黎明用四个关键词——“AI”、“课堂”、“未来”、“实践”,对本次巡课内容进行总结评价。
张主任表示,“AI”是先进的技术,我们要把这项技术应用到课堂和实践。“课堂”+“实践”是学习的过程,我们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学习过程赋能。“未来”则是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培养相应的能力。
据了解,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始终面向未来的教与学。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吴颖惠指出:“未来学校必须高度关注儿童学习,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和教师最向往的地方,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地方,学习做人做事的地方,了解掌握学习途径、学会学习和养成良好品行习惯的地方。”
自加入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以来,台头未来实验小学以“看得见未来”为理念,坚守特色、拥抱变化,构建了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教育生态:一方面深耕传统文化,通过诗词诵读、经典阅读等活动传承中华文脉,打造“诗意校园”;另一方面全面探索AI赋能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引入智能教学助手、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让学生在前沿科技的加持下高效学习、自主探索,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海淀区教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执行校长燕海霞在作总结发言时表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深深扎根于学生,始终立足于教室与课堂这一主阵地。而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时,集团开展的巡课等常规性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为学校开展课堂变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助力。
作者 | 京教君
素材 |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台头未来实验小学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