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中考那股子残酷劲儿,真不见得比高考轻。
你想啊,高考就算考砸了,好歹还有复读、中专、专科这些退路能选,可中考不一样,它就是道明晃晃的分水岭,能不能进高中,分数一出来,差距立马就拉开了,半点含糊没有。
总有那么些孩子,等成绩一查出来,才猛拍大腿,哭天喊地地说“要是当初再努力一点就好了”。这话听着就没劲,考试这事儿,哪有什么“后悔药”?
药监局也没批过这玩意儿啊,说再多不都白搭。
这么多年,我见过不少学生,平时看着挺正常,上课也坐得笔直,可一到中考这种关键节点,立马就“扑街”。
说白了,最后没考上高中的,大概率就是这么三类人。
一、把学校当网吧前台的“混日子派”
这类同学的日常状态,总结成一句话特别贴切:早晨睁开眼第一句,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今天也得混过去。
你上课瞅他们,要么趴在桌上盯着课本发呆,老师讲的知识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跟听天书似的;要么在底下偷偷摸小动作,转笔的、叠纸飞机的,花样能给你整一堆。
下课更别提复习了,要么扎堆在走廊聊八卦,要么趴在桌上补觉,作业能抄就抄,实在抄不着就瞎编,应付了事。
更夸张的是,有回我看见个学生,把课本垫在胳膊底下当靠枕,还从书包里摸出面包,把书桌当成了饭桌,边吃边跟同桌唠嗑,那叫一个自在。
真应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人生苦短,何必用来学习”。
他们混日子的逻辑其实特简单:反正日子一天天过,成绩烂就烂呗,管它呢。只要家长不骂、老师不罚,就算今天“成功交差”。
可他们忘了,学习这事儿,从来不是按天算账,是按积累算账的。
你今天糊弄一页,明天偷懒一节,欠下的“债”,到中考那几天全得一次性补回来。结果呢?卷子一发下来,才发现自己连基础题都不会,妥妥的“裸奔”选手,这时候再慌,早就来不及了。
之前班里有个男孩,上课就喜欢捣鼓文具盒,拆笔芯的速度比写字快多了,一节课能拆五六根,还得意地跟同桌炫耀。
等到考试的时候,他拿着卷子翻来翻去,最后一脸无辜地举手问:“老师,这题卷子是不是印错了?我怎么一道都不会啊?”我当时真想跟他说,卷子没印错,错的是你自己啊,平时上课净干些没用的,现在能会才怪。
混日子派的结局,说来说去就两种:要么进职高接着混,上课照样睡觉、玩手机,三年下来啥也没学着;要么早早进社会,找个没技术含量的活儿,被生活“混”得晕头转向。
反正不管选哪条,迟早都得面对“混不下去”的那一天,到时候再后悔,可比中考落榜难受多了。
二、看似努力但瞎忙的“假勤奋型”
还有一类学生,看着特别励志,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学霸预备役”。
书桌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面写满了“加油”“冲啊”的鸡汤话,手里总握着一摞错题本,朋友圈天天晒学到凌晨的台灯、写满字的笔记本,鸡血打得比谁都足。
可一到考试,成绩却总在原地打转,有时候甚至还往下掉,你说怪不怪?
问题到底出在哪?其实就是努力用错了地方。
他们的学习方式,说难听点就是“瞎忙活”。别人说数学重要,就抱着数学题刷到凌晨一两点,熬得眼睛通红;别人说英语关键,又赶紧抓起单词书背,背到掉头发,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纯属浪费时间。
今天突击这个科目,明天又抱那个科目的佛脚,完全没个系统规划,跟开盲盒似的,碰着啥学啥。
更要命的是,他们总喜欢把“死记硬背”当法宝。
老师讲的解题思路、知识点逻辑,从来不琢磨,就光记答案、记口诀。结果题型稍微一变,立马就懵了,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咋下手。毕竟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真知识,就是一堆碎片化的“应试套路”,换个问法就不管用了。
这种“假勤奋”,其实比混日子还危险。
混日子的学生至少知道自己在混,可他们总觉得自己特别努力,很难意识到自己走错了路。天天累得跟条狗似的,上课犯困,下课没精神,可成绩却像蜗牛爬,半天挪不了一步。
到最后,心态先崩了,觉得自己“明明那么努力,怎么还是不行”,慢慢就没了信心,人也变得越来越消沉,彻底“废”了。
之前有个女生找我谈心,说她每天都学到半夜十二点,可每次考试还是全班倒数,越学越没劲儿。我问她每天都学些啥,她支支吾吾地说“想到哪学到哪,今天觉得语文差就看语文,明天觉得物理难就补物理”。
我当时差点没忍住笑出声,这不叫学习,这叫“学习散步”,毫无方向感,能有效果才怪。
真正勤奋的人,从来不是这样。
他们懂规划、会反思,知道自己哪科弱、哪部分知识点没掌握,会总结解题方法,会调整学习节奏,用脑子学而不是用“熬时间”来感动自己。
但凡把“效率”放在第一位,结果也不会这么糟糕。
三、意志力薄弱的“自控废物”
第三类学生,其实挺可惜的——脑子聪明,智商在线,上课稍微听一听就能跟上,可就是自控力为零,管不住自己。
现在的诱惑确实多,手机、短视频、游戏、小说,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足够让一个未成年人“沦陷”。
他们的生活模式,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放学回家,先把书包扔在一边,拿起手机就刷短视频,心里想着“就玩十分钟”,结果一抬头,天都黑了,作业还安安静静地躺在桌上,跟“哭泣”似的。
更离谱的是,有些同学能躲在被窝里看小说到凌晨两点,开着小夜灯,眼睛盯着屏幕一动不动,第二天上课顶着黑眼圈,一脸生无可恋,老师讲啥都听不进去。
我之前教过一个孩子,初一初二成绩特别好,稳居班级前十,照那样发展,考个重点高中没问题。
可初三上学期,他迷上了手游,天天琢磨着“排位上星”,觉得比中考刺激多了。放学回家不写作业,先打两局游戏,周末更是从早玩到晚,家长说也说不听,最后成绩一落千丈,短短一个学期,直接掉到了班级后三名。
中考成绩出来那天,他家长拿着成绩单,气得差点把他的手机摔了,可再生气也没用,分数就摆在那儿。
所以自控这个事儿,表面看是个小毛病,其实特别关键,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做成事。
你想啊,连手机都放不下,控制不住自己刷视频、打游戏的欲望,凭什么要求未来能扛得住更大的压力?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我在泼冷水,其实我只是把话说得实在点,把“水”烧开了而已。
因为很多学生,真的就是被这三类问题困住了,要么混日子,要么瞎忙,要么沉迷于玩乐,最后才在中考栽了跟头。
其实解决办法也没多复杂,就三条。
首先,态度得正。
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应付家长,是为了你自己以后能少受点罪。你现在偷懒,上课不听、作业不写,将来出社会,加班补课、吃生活的苦,这些债社会都会帮你一一补回来,到时候可比现在学习难受多了。
其次,方法得对。
与其通宵刷题、熬坏身体,不如制定个清晰的计划,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定期总结归纳知识点,把基础打牢。别盲目瞎搞,学习不是买彩票,不是靠“碰运气”就能学好的。
最后,自控力得强。
手机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偶尔玩玩放松一下没问题,但得有个度。该学的时候专心学,该玩的时候尽情玩,别把玩当成主业,学当成副业,本末倒置可就完了。
说到底,其实中考真没那么神秘,它考的就是三件事:态度、方法、自律。谁能守住这三点,谁就能在考场上笑到最后,顺利跨过高中这道坎。
写到这儿,我想跟大家说句残酷但实在的话:不管你愿不愿意,中考都会按时到来。它不会因为你今天困了想多睡会儿、明天懒了不想学,就对你“网开一面”,替你打个折。
所以,别等成绩出来了才躲在角落里哭,那时候再后悔有啥用?趁现在还有时间,赶紧把日子过得清醒一点,别再浑浑噩噩。
学习的苦,早晚都得吃;区别就在于,你是现在主动吃,还是以后加倍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