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和老师总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一点压力都受不了。”
可临床心理师看到的真相,却是完全相反的:
那些陷入抑郁的青少年,往往不是扛不住,而是扛得太久、太用力。
他们不是软弱,而是用惊人的意志力,在无人看见的地方,默默吞下所有委屈、焦虑、自我怀疑,然后告诉自己:
“再忍一忍就好了。”
“别人都行,我为什么不行?”
“说出来,就是给父母添麻烦。”
从业7年,我陪伴过136位青少年走过抑郁的幽谷。他们中,有年级前十却深夜痛哭的学生,有表面阳光却割腕自残的班长,有被夸“懂事”却早已情感麻木的孩子。
他们共同的特点,不是“抗压能力差”,而是—
>把情绪当敌人,把忍耐当美德,把求助当耻辱。
抑郁,是“意志力过度使用”的结果
很多人以为抑郁是“想太多”、“矫情”、“懒”,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抑郁的核心机制,是情绪调节系统的崩溃。
健康的人,会在难过时哭、在愤怒时喊、在疲惫时休息、在无助时求助——这是自然的情绪流动。
而抑郁的青少年,往往从小就被训练成:
考砸了不能哭,要“坚强”;
被欺负了不能说,要“懂事”;
心里难受不能讲,要“别让爸妈担心”。
于是,他们发展出一套精密的“情绪镇压系统”:
悲伤?压下去。
焦虑?藏起来。
委屈?吞进肚子里。
心理学称之为“抑制策略”——通过强行控制情绪表达,来符合外界期待。短期有效,长期致命。
因为每一次压抑,都在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就像一台持续超频运转的电脑,终有一天会死机。
01
他们最怕的,不是痛苦,而是 “不够好”
许多抑郁青少年内心都住着一个“理想化自我”:
> “我必须完美。”
> “我不能让父母失望。”
> “我哭,就是失败。”
这个“理想自我”像一座金光闪闪的牢笼,让他们不敢示弱、不敢求助、不敢停下。
社会文化也在推波助澜:
学校表彰“带病坚持考试”的学生;
家长炫耀“从不让我操心”的孩子;
影视剧歌颂“打落牙齿和血吞”的英雄。
没人教他们:
真正的强大,是允许自己脆弱。
真正的勇敢,是敢于说出“我撑不住了”。
⚠️当“忍耐”失效,身体就开始报警
很多孩子直到胃痛、头痛、失眠、暴瘦、厌食,才被带到诊室。
他们不是“装病”,而是进入了心理学所说的“躯体化反应”阶段:
> 内心无法承受的情绪,转化成了身体的症状。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我心情不好”可能被忽视,但“我胃痛到吐”才会被重视。
这不是矫情,是无意识的求救信号。
02
康复的第一步,是允许自己“不坚强”
如果你是那个正在抑郁中的少年:
请记住——
你不是软弱,你只是太累了。
你不是失败,你只是需要休息。
你不是负担,你值得被接住。
卸下铠甲,不是堕落,而是重生。
给家长和老师的提醒:
1.别再说“你要坚强” —— 改说:“累了就说,我在这里。”
2.别只问成绩 —— 多问:“你今天开心吗?有什么想说的?”
3.别把求助当耻辱 —— 帮孩子建立支持网:朋友、老师、心理咨询师,都是安全港。
4.关注身体信号 —— 长期头痛、失眠、食欲骤变,可能是心理在呼救。
5.示范脆弱 —— 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累、也会哭、也需要帮助。
03
最后的话:
那些在深夜蜷缩在被窝里无声流泪的孩子,
那些在成绩单下发前手心冒汗的孩子,
那些笑着说“没事”却早已心力交瘁的孩子—
你们不是不够好,
你们只是太早学会了“完美”,
却还没学会“放过自己”。
真正的成长,不是永不跌倒,
而是跌倒后,敢喊疼,敢伸手,敢让人扶你一把。
你不需要一个人扛下整个世界。
我们都在这里,等你慢慢来,等你开口说:
“我累了,能抱抱我吗?”
抑郁自助指南:走出阴霾,找回快乐人生
目前,认知行为疗法是比较主流的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患者的不合理认知问题进行修正和改变。
比如,一个人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到,自我评价极低,那么这种疗法就是帮助修正患者觉得自己“很差”的这种想法。
为了帮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自助,镜子心理联合普华心理,携手美国认知治疗学院认证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师、培训师、督导师杨发辉博士、北京大学季靖博士、广州脑科医院心身科主任罗新妮博士、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波恩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胡雯博士四位资深的心理专家,推出了音频课程“抑郁症自助:走出负面情绪,找回快乐人生”,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你改善认知、走出抑郁。
扫码听课
原价:528元
限时特惠:79元
↓ 扫描二维码,立即学习 ↓
课程已更新完毕,可永久不限次数学习
报名后可立即听课
↓咨询课程,请扫码添加张老师微信↓
可识别上方二维码,添加张老师咨询
▽ 1000份心理福利,免费领取 ▽
转发本文章到朋友圈或两个心理学群(200人以上)
即可免费领取
七本危机干预专业心理学电子书
1. 《防止青少年自我伤害》PDF一本
2.《樊富珉:生命教育与自杀预防》一本
3. 《心理危机干预实用指导手册》一本
4.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手册》一本
5.《大学生自杀的鉴别与预防》一本
6.《心理治疗自我伤害的青少年》一本
7. 《中小学生自伤问题识别、评估和治疗》
精品心理资料福利:
☞☞☞
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 【免费资源 】的推送
请【点赞】或文末点【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