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我国第二大规模溪洛渡水电站悄悄完成了一项 “换芯手术”,核心控制器全部换成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芯片,不再依赖国外产品。几乎同时,长期限制对华出口的芯片设计软件突然被美国放宽。
这两件事透露出同一个信号:美国技术封锁的围墙,正在被悄然打破。而打破这道墙的背后,离不开一位默默钻研二十多年的中国科学家,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是他们躬身实验室中,扛起了突围的关键一战。
![]()
从无到有的突破
上世纪90年代,全球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而我国却在关键领域处处受制。西方各国凭借《瓦森纳协定》对我国实行严格的高技术封锁,尤其在计算机最核心的CPU领域,长期完全依赖国外进口。这一局面,令刚刚加入中科院计算所的胡伟武深感忧患。
2001年初,33岁的胡伟武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自主研发CPU的重任。当时计算所拿出1000万元“家底”支持这个项目,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也体现了背水一战的决心。
![]()
当时胡伟武的导师,夏培肃院士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没能搞好计算机事业,你要搞得比我好。”更让人动容的是,当时已经66岁的黄令仪研究员主动加入团队,誓要“匍匐在地,擦干祖国的耻辱”。
这些老科学家的家国情怀,成为龙芯研发路上最宝贵的精神动力。2002年8月10日深夜凌晨,中科院计算所的北楼,在经过了478个日夜的苦熬奋战后,搭载了“龙芯1号”CPU的计算机终于成功启动。
![]()
那一刻,实验室里掌声雷动!我们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处理器!但接下来的路并不好走。从2001-2010年,龙芯投入研发经费超过4亿元,虽然取得一些突破,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些国外公司趁机提出“合作”,实则想要龙芯放弃自主研发。胡伟武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其实就是要我们“缴枪不杀”。如果拿了别人的技术,就会丧失自己的研发能力,永远受制于人。
面对困境,龙芯团队做出了一个艰难决定:全员放弃事业编制,正式从计算所辞职下海。胡伟武说:“中国从不缺院士,缺的就是像英特尔这样的企业。”
![]()
从实验室到市场
正是这种坚持自主研发,拒绝“诏安”的执着,让龙芯最终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突围。2015年,龙芯销售额突破亿元,完成了从投入到盈利的转变,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的龙芯,像一条隐形的脉络,已深深嵌入到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默默守护着社会的日常运转与安全。政府机关的办公电脑里,银行的金融系统中,在电网的调度中心和城市的交通管理后台,越来越多搭载龙芯的服务器和计算机开始承担起核心任务。
它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从最底层的指令集架构到上层的操作系统,都实现了自主设计,并通过了高等级的安全认证。这意味着,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命脉行业里,我们的设备都搭载了既能高效运行,又能抵御外部潜在风险的“中国芯”。
![]()
今年,龙芯又用在了像溪洛渡水电站这样的“国之重器”之上。这是我国第二大,世界第三大规模的水电站,它刚刚用全国产的龙芯PLC控制器替换了原来依赖的西门子设备。从控制水流到稳定发电,其核心大脑已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彻底避免了受制于人的风险。
再比如,面向水利行业专项研发的“东初水利模型一体机”,其核心便搭载了龙芯处理器,为模拟江河演变,预测水情灾害提供了坚实的算力基础。
如今,龙芯早已不再是实验室中的原型,而是真正走向了广阔的应用天地,一步步构建起了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生态雏形。
![]()
征程远未结束
不过,对于龙芯乃至整个中国芯片产业来说,当下需要的可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份清醒的自我认知和长期的战略耐心。胡伟武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有那个企业说只用5年就可以赶上Intel,那它肯定是骗子。”
这并非妄自菲薄,而是一位深耕行业二十多年的科学家基于事实的理性判断。那么,差距具体在哪里呢?
![]()
从性能上看,龙芯目前最先进的3A6000,其性能大致相当于英特尔10代酷睿i3的水平。而在10代酷睿中,i3不过是入门级产品,之上还有i5,i7和i9系列,顶尖性能的差距依然明显。
更重要的是,英特尔背后还有庞大的“Windows + intel”生态联盟。全球数以百万计的软件和应用都是基于x86架构和Windows系统开发的。而龙芯采用的自主指令集“龙架构”,虽然保证了安全可控,却无法直接运行这些成熟生态下的海量应用。
![]()
面对生态瓶颈,龙芯制定了一个清晰的“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构建起基于龙架构的自主基础软件体系,这一步目前已基本完成。像统信UOS,麒麟软件这样的国产操作系统,以及WPS软件,微信,腾讯会议等日常应用,都已经很好地适配了龙芯平台。
第二步,通过二进制翻译技术,让龙芯电脑能够直接兼容运行原本为x86/Windows平台或ARM/Android平台开发的应用。此举旨在短期内快速弥补生态空白,让用户几乎无感地过渡到自主平台,而这一步正在全力攻关中。
而龙芯的最终目标,则是第三步:打造一个与美国的“Windows+Intel”和全球移动领域的“Android+ARM”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三大信息技术体系,一个真正由中国主导的,开放共赢的生态。
![]()
结尾
龙芯用二十多年,完成了从无到有的“扎根”,接下来便是从追赶到超越的“长征”。这条路注定漫长,也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五年逆袭”的神话。因为龙芯要做的,从来不只是造出一块芯片,而是拉起一个从软件到硬件,从技术到应用的完整体系。
每一颗“中国芯”的背后,都站着无数像胡伟武,黄令仪这样,甘愿匍匐在地,默默擦亮国家名片的人。而我们普通人能做的,是多一份理解,多一点耐心,也多一份期待。也许在未来某天,中国的信息技术真能在世界舞台上,与全球各路“高手”并肩而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