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国ADC药物领域再传捷报。
首先,是港股上市公司 百奥赛图,宣布与Tubulis公司签署一项抗体许可协议,后者将利用百奥赛图自主开发的全人抗体,推进其ADC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
Tubulis是一家德国生物技术公司, 致力于开发新一代ADC药物的研发。
其次,是 彭博新闻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港股上市公司复宏汉霖,正在与强生和罗氏就ADC药物HLX43的授权交易进行谈判。
HLX43是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PD-L1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潜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进度仅次于辉瑞的PF-08046054。
以上,只是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全球ADC领域迅速崛起的两个例证。
事实上,如果把视线拉长到最近5年,可以发现,在全球ADC药物研发领域,中国创新药企业正在逐渐取得毫无疑义的领先地位。
以2023年为例,根据IQVIA的统计数据,当年全球ADC管线的交易为64 起,其中来自中国创新药企业向欧美药企的ADC管线转让和授权,达到了24起,占比接近40%。
从金额角度而言,在最近5年间,多款来自中国的ADC药物,达成了总金额在10亿美元以上级别的管线交易。
其中,包括百利天恒以8亿美元预付款,5亿美元近期或有付款,以及71亿美元里程碑金额,将一款双抗ADC授权给百时美施贵宝。
此外,还有默沙东一口气和科伦博泰达成多笔连续的ADC管线授权交易,不仅总交易金额达到了百亿美元左右,科伦博泰也被投资者称为“默沙东直属ADC研究院”。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成为近年来全球ADC创新管线的主要的来源地之一。
中国创新药企业,在一个医药细分领域占据全球头部地位,这在过往的行业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这种领先优势的取得,是技术、人才、政策和临床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ADC药物由抗体、连接子、毒素载荷三部分组成,其研发创新属于组合型创新,正好适合具备强大的工程化和迭代能力的中国创新药企业。
经过最近10余年的储备和努力,中国创新药企业已经在ADC药物的靶点组合、工艺改进等工程技术手段上,具备显著的优势。
此外,面对国际巨头在Her2等热门靶点上的领先优势,中国药企普遍采取了差异化创新的策略,他们积极开拓新兴靶点,并探索双抗ADC、免疫刺激ADC等新技术形式,在ADC药物的创新层面走出了独特的道路。
此外,中国丰富的临床资源以及强大的本土CXO资源的支持,也是ADC药物可以快速得到临床验证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以上优势的叠加和共振之下,中国ADC药物的领先优势显然是可以长期持续,甚至不断扩大。
那么,如何拥抱这一显著的细分领域红利呢?
由于之前几年的创新药企业上市政策影响,目前在ADC领域具备优势或者已经交出BD大单的上市药企,主要还是集中在港股(例如上文提及的百奥赛图、复宏汉霖、科伦博泰等)。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以ETF的形式布局港股,可能还是最完备、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最近的药捷安康事件,由于个股的暴涨暴跌,给部分ETF的净值也带来了一定的波动,也给布局医药类ETF的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是,这不是ETF本身的问题,而是部分指数编制方法暂时还不完善的问题。
这也提醒我们,有必要在筛选医药类ETF的时候,注意考察其跟踪的指数的编制方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以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为例,在药捷安康暴涨暴跌的这两个交易日,其净值表现非常平稳,完全不受影响。
主要的原因,在于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跟踪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而这个指数的编制方式颇为稳健:一般使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同时规定单只样本股的权重上限为10%,这就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个股波动的影响。
同时,该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也避免了过快跟踪港股通的变化而纳入药捷安康这样的“妖股”的概率。
对于场外的投资者而言,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还有 联接基金A/C(023597/023598)可供选择。
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