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文 /林鸿东
近日,读清光绪《金门志》与民国《金门县志》,了解到金门太武岩寺,供奉有“通远仙翁”,而“通远仙翁”正是妈祖崇拜兴起之前的福建古海神。
《金门志》丛祠篇记载:“太武岩寺,在十七都,祀通远仙翁。宋咸淳间建,万历八年重修。”其附录补充了卢若腾《重建太武寺碑记》的一段文字:“宋咸淳中始建岩宇,祀乐山通远仙翁。翁事迹,详郡邑志。浯人祀之,有祷辄应。隆庆壬申,郡贰守少鹤丁公以汛事至止,陟巅搜奥,题刻二诗而去。万历庚辰,邑侯桂峰金公感异梦,诣祠躬谒,捐俸而修饰之。嗣后屡葺,而规模渐缩于初。卢若腾另文《募建太武寺疏》称:“山椒旧有栖神祠字,祈祷多应。万历九年,剧贼越狱遁,邑侯金公躬渡海,诣祠祷焉。贼旋受缚,亟捐俸倡绅士新之。岁久渐圮“。
《金门县志》则增添了一篇《通远仙翁传》,“通远仙翁,宋时人。其先永春乐山隐士。后仙去,人称白须公。初,封通远王。嘉祐间,以祷雨有验,加封善利王,寻加广福显济,咸淳中,降真浯洲海印岩,辄著灵响岛,居者始作祠祀之。祠西有倒影塔,夜每放火,舟人遥望,以为指迷海道。祈风祷雨,悉奇应。万历间,邑获剧贼,越狱而遁,知县金枝梦登太武山,遇神示贼处。躬渡海诣祠以祷,如梦指,果得贼,因捐金新其岩宇”。
通远仙翁,在福建民间更普遍的称谓是“通远王”。作为唐代至宋代福建地区最为盛行的海神信仰,通远王在这一带具有极其重要的宗教地位,直至元代以后才逐渐被妈祖信仰所取代。
众所周知,太武山是金门最重要的山脉,而太武岩寺则是金门最具代表性的寺庙之一。令人瞩目的是,这座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年—1274年)、坐落于太武山上的海上古刹,所供奉的正是福建最古老的海神——通远王。
关于通远王的传说,大致与《通远仙翁传》所载内容相近,但在身份指向上更为具体,明确其为隐居于乐山的唐代四川进士李元溥。通远王的祖庙位于南安与永春交界处的五台山,现称昭惠庙祖庙。历史上该庙规模应相当宏大,至今仍分为上庙与下庙两处。
为追溯金门通远仙翁信仰的起源,上周六我专程前往南安五台山。此行收获颇丰,具体发现容后陆续向读者汇报。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