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书法之所以精妙,其关键点,不仅仅是笔法,虚和出尘、洒脱不羁的气质,也十分重要,就像“书圣”王羲之,看淡尘世,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用笔从容不破,精到自然,字字蕴含魏晋风骨,毫无尘俗气。
如后世所评,乃是“神仙书法”,然而魏晋之后,唐朝“尚法”和宋朝“尚意”推行,令书法家们,要么恪守规范,一丝不苟,要么潇洒飞动,个性十足,极少有人能展现出,魏晋的清淡、悠远之风。
好在明朝时期,书法界最后一位“圣人”——董其昌做到了,与以往的书法奇才不同,董其昌少时书法不精妙,自然也不出名,甚至17岁那年,参加松江府会考,因字迹丑陋,被排在第2名。
经过这番打击,董其昌立志学书,不仅拜师莫如忠,入项元汴府内,任职馆师,学习正统古法,观摩古人真迹,还与同僚诸友,时常切磋技艺,每每见到精妙的古帖,心摹手追,有时废寝忘餐。
正因如此,董其昌的水平日益精进,基础稳固后,依据个人喜好、魏晋风姿,还融入禅宗理念,进行自我创新,开辟“生秀淡墨”之法,通过“生”和“淡”,还原魏晋的超凡脱俗之气。
比如欣赏晚年,所写的自作诗《《行书七律》,乃是真正的“神仙字”,采用小字行书,最能凸显他的独特风格,全卷共计700余字,单字约为2厘米,多用尖峰入纸,运笔中锋,藏露兼具。
毛笔用前三分之一,凸显轻灵飘逸的感觉,体势也宽绰明朗,搭配时而干涩、迟涩的墨色,给人古雅质朴、淡丽天真之感,境界高级,董其昌的法帖,传到清朝时,迷倒康熙、雍正、乾隆3朝帝王,尤其康熙,十分痴迷其字。
启功早年面对“董字”,只觉平淡、无趣,随着功力增长,知其内层精悍,态度一转,说道:“回顾董书,始知其甘苦。盖曾经熏习于诸家之长,而出之自然,不作畸轻畸重之态”。
“董书”长于诸家技巧之上,书风自然,毫不扭捏,他临摹50年,却仅得皮毛,上述种种,充分证明,学习董其昌的书法,可得正统古法,控笔稳固。
加强对于毛笔的把控,展现古人的灵动清雅、遒和悠然之美,同时董其昌的小字行书,线条畅达,根基扎实,体势也婉转可控,能帮学者顺利的“由楷入行”。
而今,我们对董其昌《行书七律》,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为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便于翻折、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此帖极为高清,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