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摩洛哥的前国王哈桑二世曾经形容:“摩洛哥,像一棵大树,根部深植非洲土壤,枝叶却呼吸着欧洲吹来的微风。”外来的访客最常以“充满异国情调”来形容摩洛哥的印象,然而,摩洛哥的丰盛如何能够尽述,复杂的历史机遇,造就了今天极为多样性的摩洛哥,而位于北非与欧洲大陆南部的交叉处,作为面向欧洲的桥头堡的卡萨布兰卡则更是如此。
![]()
初到卡萨布兰卡,就恍如置身南欧的地中海城市,绵延的欧式建筑、宽阔的街道、典雅的公共建筑、喷泉广场,以及悠然行驶的地面电车,都是这里常见的景观。因为1907年法国占领卡萨布兰卡,而当时的首任摩洛哥总督是一位尊重被征服者传统的将领,开始致力与摩洛哥苏丹合作,进行现代化基础建设,更从法国请来都市计划先驱,建筑师Henri Prost在拉巴特与卡萨布兰卡推进雄心勃勃的远大计划。Prost引进法国的新艺术、装饰艺术建筑风格,糅合摩洛哥本地的艺术特色,令卡萨布兰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前卫建筑舞台之一。如今,在这座独具一格的城市里,依旧可以看到各类建筑流派相互交叠:装饰艺术和东方主义,新艺术,包豪斯,构成主义,当然还有现代主义。
![]()
建于1920年的联合广场(PLACE DES NATIONS UNIES)旧称法国广场,新城市的建设即以广场为中心向南开展。与汽车公用车道的轻轨捷运电车沿着穆罕穆德五世大道从东而来,在广场展90度大转弯,再沿着哈桑二世大道向南而去,两条路围出的街区内有许多法国殖民时期的建筑精品,比如具有百年历史的林肯饭店遗址,就是当时法国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它由建筑师 Hubert Bride 于1916年设计,现在这栋建筑已被列入了摩洛哥的国家遗产。
![]()
电影爱好者们蜂拥而至的Rialto电影院,以及Dominique Basciano 设计的Lynx影院,两家影院至今依然开放营业,风采不减当年。著名的好莱坞老电影《卡萨布兰卡》的电影海报长年被悬挂在装饰主义风格的Rialto电影院门口。
![]()
![]()
头戴红筒帽的摩洛哥侍者在咖啡馆里穿梭,一部大屏幕电视反复播放着不同翻译字幕的《卡萨布兰卡》影片,墙上贴着许多张旧日的电影海报,电影里那首著名的“As Time Goee By”电影插曲在Rick’s Cafe里由钢琴手一遍又一遍的循环弹奏,这些都让你无时无刻能感受到电影里怀旧的氛围,感受时光易逝难以捕捉。
![]()
![]()
从卡萨布兰卡来到马拉喀什,摩洛哥每个城市的黄昏似乎都有着不同的韵味。白天的热意褪去后的马拉喀什忽然有一种苍凉的静默感。想起白天经过的路口,希区柯克大导的《擒凶记》开场,主人公的一家也是从这里经过,电影中的谋杀案发生的地方正是马拉喀什著名的Jamaa El Fna广场,广场名意为“清真寺前的一大块空地”。
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Jamaa El Fna广场日夜不休,越夜越喧嚣,一到夜幕降临,这里会涌出各路人马,舞蛇耍猴、非洲歌舞、算命、纹身等等,当然还有当地的美食小吃——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烤羊肉、烙面饼香气,头缠白巾、身缠长袍的阿拉伯人四面涌来。《擒凶记》电影里男主形容这里除了热气球什么都有,总爱在自己的电影里迅速露一脸的希区柯克就是背影出现在广场看杂耍的人群里。
![]()
跟着当地的向导从广场穿进通往旧城区麦地那(Medina)的巷子,蜘蛛网一般的胡同小道中,是连神都会迷路的地方,但这里又藏着各种有趣好玩的古老市集,皮具、铁器、香料、菜场、陶器、地毯等。穿梭在这些店铺市集之间,北非的烈日光透过悬挂在巷间的竹席洒落一地光影,偶有摩洛哥的猫猫们懒散走过,这也是马拉喀什最传统的生活日常。
![]()
我最爱的还是时装大师Yves Saint Laurent的Jardin Majorelle,整个花园里都是与红色之城完全不同的Majorelle蓝——据说这种蓝色的颜料只能从撒哈拉沙漠的植物中提取,价格以克计。作为花园的第二位主人的Saint Laurent先生和其伴侣Pierre Bergé精心地修复了花园,茂密的热带植物覆盖园中,繁复的阿拉伯风情窗户,挤满荷花的池塘和角落里色彩跳跃的陶罐,都极具摩洛哥风情。
![]()
Saint Laurent先生形容马约尔花园“仿佛是我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我甚至常常在梦中见到那些独一无二的色彩。”他去世后,其骨灰撒在了花园里,生前居住的别墅也变身为博物馆。走进这样的蓝色里,也仿佛走进了Yves Saint Laurent先生的时尚梦境之中。
![]()
![]()
从马拉喀什坐火车到摩洛哥的首都需要五小时,在火车上翻阅 Pierre Bergé 写给Yves Saint Laurent的书《Lettres à Yves》,那是到达马拉喀什后在Majorelle Garden里面的书店里买的,里面有一段写到,他们曾经在拉巴特Agdal街区的花园一起看夕阳西下......旅行途中的某个深夜,我也曾在网上收到友人的提示,他说:拉巴特的夕阳,是最美的。
![]()
作为摩洛哥首都的拉巴特(Rabat),虽然与非斯(Fez)、马拉喀什(Merekesh)、梅克内斯(Meknes)并列为摩洛哥四大皇城,但并不为中国游客所熟知,也并非西方旅游者的常见目的地。摩洛哥历史上的古都,一向是内陆的马拉喀什和非斯两个城市,王朝的注意力,是面向东方内陆,而非面向西方海洋。直到20世纪初摩洛哥成为法国的保护国,拉巴特被选为殖民地首都,走上与卡萨布兰卡相同的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今天所见的“现代化首都与历史性城市并存”的局面。
![]()
城中的乌达雅城堡,在12世纪时原以“胜利”为名,是历史上保卫拉巴特的门户。城堡主入口的乌达雅门上有多层次的几何与花草的图案装饰,混合了阿拉伯与默哈穆德王朝特有的装饰风格。城堡里都是蓝白两色粉刷的房屋,可以与著名的蓝色小镇舍夫沙万媲美,那是当时安达卢西亚移民的杰作,移植了迷人的地中海情调,在这个蓝色的城堡里,你也会遇见许多姿态各异自在生活的猫咪。
![]()
![]()
自古以来,摩洛哥都处在几个文明的十字路口,古老传统仍然浸淫着今日的生活日常,当品尝摩洛哥菜肴时,你的舌尖将穿过漫长岁月,踏破滚滚红尘。北非柏柏尔,阿拉伯,波斯,奥斯曼,西班牙,犹太,法国,最终凝聚成独特的“摩式异国情调”。因此可以说摩洛哥是一场流动的感官盛宴,特别是味蕾。
![]()
在摩洛哥,除了斋月,当天的主要膳食大多数在中午时间吃。摩洛哥餐一般分前菜、主菜和甜点。前菜通常是浓汤或者蔬菜沙拉;主菜一般为含肉/禽/鱼的菜肴,比如塔吉锅(Tagine)、库斯库斯(Couscous)、巴司蒂亚馅派(Pastilla)等,它的精髓就在于蔬菜、香料和调味料的完美搭配,唤醒你所有的感官;甜点是摩洛哥人的最爱,一般为当地特色糕点美食,种类繁多,通常搭配薄荷茶一起食用,诱惑难抵,被认为是最迷人的美食之一。
![]()
![]()
摩洛哥的经典美味有九大特色,最著名的塔吉锅(Tagine)是必尝菜肴之一。将牛肉、鸡肉或羊肉、蔬菜等各色食物放在带有圆锥盖的陶瓷锅里,小火慢炖,口感软烂,极大程度地保持了食物了新鲜与营养、温度与美味。而塔吉不仅指的是料理本身,也指盛装食物的容器。传统的塔吉锅是由赤陶土制成,烹饪过程缓慢但是很健康,没有过多的脂肪摄入(少量橄榄油就足够了),因富含营养而深受广大健康人士的青睐。圆锥形的盖子极大限度地收集了烹饪中产生的蒸汽,最后凝结成水分又返还到锅里与食材结合,这样就100%保证了食物的原味。
![]()
![]()
其次,是一种由粗麦粉揉捏而成的类似小米的食物,叫库斯库斯(Couscous)。烹煮方便快速,通常它会搭配着蔬菜、肉或海鲜蒸熟后一起成为桌上美食;巴司蒂亚馅派(Pastilla)、烤肉串(Brochette)、哈利拉浓汤(Harira Soup)、茄香沙拉(Zaalouk),还有三角酥饼(Briouat)、羊角饼(Kaab el Ghazal)这类传统点心,更不能少的还有薄荷茶(Mint Tea)——摩洛哥人戏称其为摩洛哥威士忌,到别人家做客,主人都会倒上一杯。它是摩洛哥最重要的饮品,在绿茶水中加入薄荷叶和糖泡制而成,茶水兼备绿茶与薄荷的清香,甘甜爽口。
![]()
正是摩洛哥的文化多元性,使摩洛哥菜成为世界上最迷人的美食之一。塔吉锅的醇厚、薄荷茶的甘甜、库斯库斯的麦香,以香料为笔的摩洛哥美食,融合了地中海及欧洲美食的精髓,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用芳香四溢书写着柏柏尔人的味觉记忆。
编辑:子秋
图文:卡米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