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百元一斤的阳光玫瑰,如今10元三斤成了路边摊常客。八九月本是葡萄销售旺季,它却跌至“史上最低”让果农愁容满面。
![]()
这品种栽培简易、果肉甜美,曾是带动葡萄产业黄金十年的“完美品种”。,辉煌短暂,如今价格崩盘让种植户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
浙江葡萄种植户陈海波,10亩阳光玫瑰亩产超5000斤却因价低滞销。沈金跃的阳光玫瑰从最早11-13元/斤,跌到后来8-10元/斤利润微薄。
回想引入初期,批发价一度高达150元/斤,业内流传“五亩换大奔”。2024年全国种植面积超120万亩,较2020年增长300%,价格随之大跌。浙江阳光玫瑰种植面积达17万亩左右,不少大规模种植户面临亏本困境。
百亩以上种植户每亩成本约2万元,需卖四五元一斤才能保本。小规模种植户成本稍低,却也只能勉强维持,日子并不好过。
![]()
怎么办?有人选择砍树,浙江曹伟砍了250亩阳光玫瑰缩产。
砍树后种什么?他试种23个新品种,还花300万买“彤玫瑰”省级授权。省农科院的“天工墨玉”等新品种,开始有果农愿意尝试改种。
也有果农选择“回头”种巨峰等老品种,图个稳定不赔钱。阳光玫瑰跌落神坛,除了产能过剩,种苗泛滥、质量参差是关键。
新品种有风险,可一味守旧也难行,果农们在探索中寻找出路。品种权保护或许是条路,像“彤玫瑰”提前上市、地头价50元/斤有优势。但新品种授权模式也有挑战,销售渠道和定价权可能受制于人。
![]()
这两年,越来越多果农关注新品种,省农科院培训课热度渐高。
有人质疑高价买品种权是冒险,也有人觉得这是育种市场化的探索。
我个人认为,阳光玫瑰的经历给大家提了醒,盲目跟风不可取。农民的传统种植经验宝贵,但也得跟上科学育种的新步伐。
未来的路还长,葡萄产业从野蛮生长到良性循环需要时间。现在,还在观望的果农们,不妨先了解市场、考察品种再行动。找当地农技站问问新品种特性,去成功改种的果园取取经。
![]()
别慌,办法总比困难多,找准方向才能走出困境。
记住,种地不能只看眼前,跟着市场走更要懂得差异化。只要肯琢磨、敢尝试,说不定下一个“爆款”就在你手里。
九月本该是葡萄卖个好价钱的时候,阳光玫瑰却让浙江果农愁断肠。曾经“葡萄中的爱马仕”,如今批发价最低10元三斤,成了“地摊货”。阳光玫瑰刚引入时批发价一度高达150元/斤,“五亩换大奔”故事传遍田间。
,如今价格暴跌,浙江不少果农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舟山的陈海波种了10亩阳光玫瑰,亩产超5000斤,却因台风滞销雪上加霜。桐乡的沈金跃算笔账,亩产3000斤产值约三万,扣除成本利润薄如纸。
![]()
全国种植面积超120万亩,较2020年增长300%,行情再也回不到从前。
嘉兴的陈方明曾是种植高手,囤好果等涨价,最后只能2元/斤贱卖。浙江阳光玫瑰种植面积达17万亩左右,不少人靠它赚过钱,如今陷困境。
百亩规模种植户每亩成本约2万元,至少卖四五块钱一斤才能勉强维持。小规模种植户成本稍低,可利润也没多少,到底该咋办大家都犯难。
有人果断砍树,曹伟就砍掉200多亩阳光玫瑰,试种23个新品种。
![]()
神红娜、脆香红……各种新品种冒出来,果农渴望找到下一个“爆款”。省农科院的“天工墨玉”口感好,阳光玫瑰滞销后,才有人愿意改种。
也有人选择“回头”种老品种,巨峰、夏黑价格稳,技术熟至少不赔钱。曹伟花300万买“彤玫瑰”省级授权,有人质疑有人赞,他决定赌一把。
阳光玫瑰“跌落神坛”,种苗泛滥、质量参差,品种保护没跟上是主因。金华的童洪升坚持育种十多年,培育出金之星、彤玫瑰等多个新品种。“彤玫瑰”提前上市避开台风,地头采摘价50元/斤,销售不用愁。
品种权保护是命脉,授权管理能让品种走更远,这是新的探索方向。现在果农面临抉择,砍树换种有风险,硬撑下去怕亏得更多。
盲目扩种不可取,关注市场、重视品种保护,或许才是破局关键。我个人认为,别只盯着眼前行情,多学技术、了解市场,才能少走弯路。各位老乡,该止损时别犹豫,想换品种先打听清楚市场和技术。
拿不准的可以问问农技专家,也看看身边人成功的案例咋做的。农业靠天也靠人,选对路、用对法,总会找到新的出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