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期间,中国能源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优异。wind数据显示,自2021年算起,中国能源企业总利润在2024年已跃升至7755.28亿元,大幅上涨73%。这一增长是能源行业“提质增效”战略转型的重大突破。在这一里程碑式成绩中,能源央企与头部民企协同打造了新的发展模式,构筑了资本市场的长期价值锚点。
![]()
增长逻辑深度变革
在电力需求增加、火电盈利转好以及绿电装机快速增长等利好加持下,电力板块利润显著上升。数据显示,2021-2024年,能源行业总净利润实现20.0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而整个电力行业在2024年的净利高达2363.82亿元,大幅拉动整个能源行业的增长。
2025年来,这一增长势头仍旧明显。尤其是新能源的发展为能源行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政策和市场需求驱动下,新能源企业强劲崛起,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60%。“十四五”期间,储能与氢能赛道强劲增长。其中,在储能电芯环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去年利润分别增长15%和14.76%;锦浪科技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大增314%,推动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7.38%。
中国石油尽管五年来首次H1营收、净利双跌,但风光发电量大增70%。2025上半年,中国石油风光发电量同比大增七成达36.9亿千瓦时;新材料产量166.5万吨,同比增超五成;车用液化天然气(LNG)加注量同比增近60%,充换电量增长213%。
相较于此前主要依赖政策扶持和估值扩张盈利而言,2022-2025年这一轮能源行业的增长逻辑有了显著的不同——规模扩张、新能源转型及金融投资对能源企业盈利的正向影响开始显著提升。以风光新能源为例,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早就了一定盈利空间,新能源行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得到增强。
![]()
能源央企紧抓转型红利
“十四五”期间,能源上市公司积极进行绿色转型,寻求结构调整提升利润的新路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的《2025年能源转型投资趋势》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内地能源转型投资总额达8180亿美元,超过美国、欧盟和英国投资之和,能源转型带来新风口。
“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企业以技术投入构筑企业发展的长期竞争力。众多能源央企在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持续发力。
「能见」此前报道,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业务的快速增长正在成为拉动营收的重要引擎。最新的半年报显示,2025H1国家能源集团以3350.98亿元的营收位居榜首,规模远超其他四家集团;国家电投营收1922.22亿元次之,华能集团1877.21亿元,华电集团1499.71亿元,大唐集团1202.42亿元。
净利方面,华能集团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35.02亿元,同比增长1.23%;大唐集团净利润107.25亿元,同比增长6.63%;华电集团净利润195.64亿元,同比增长6.74%;国家电投净利润241.53亿元,同比增长5.59%。
能源央企光伏产业的技术突破尤为瞩目。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创新高,PERC p型单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5%,HJT、TOPCon等新一代电池技术量产效率领先世界。截至2025年7月底,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巨头国家电投集团光伏装机达8692万千瓦,比2016年增长超11倍,连续9年保持世界第一。该集团研发的高效N型TBC电池转换效率已经突破26.08%,建成了涵盖高效电池研发制造到组件回收的绿色循环产业创新链,大面积钙钛矿/晶硅四端叠层组件效率达到27%以上,光伏组件回收中试线综合回收率92.51%,光伏领域累计获得授权专利突破1700项。
因此,能源央企与民营巨头的财报数据揭示了一个共同趋势:传统能源的“稳底盘”作用与新能源的“增长极”效应形成战略协同,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率的深刻变革,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