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征收97%的关税!越南拍板连接中国铁路不到3天,就想变脸
仅隔48小时,越南一边拍板用中国标准修老街—河内—海防铁路,一边对中国风电塔加收97%反倾销税,合作与博弈被硬生生摆到同一张桌上
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事,是在老街省的那条现场视频里
冬天的山风有点干,范明政穿着深色外套站在红土旁边,手一挥,说要上标轨铁路,直连云南河口
采用中国1435毫米标准轨,意味着信号、车辆、工法、乃至资金配套都更容易与中方对接,换句话说,这条线从一开始就把“中国方案”写进了图纸
全线双线电气化,计划时速160公里,2025年底开工,2030年通车
线路全长有不同说法,390.9公里到427公里之间;
投资也有新旧口径,早先媒体说约116亿美元,后来越南国会披露约83.69亿美元
数额在变,但方向没变:越南北部的货,走铁快进昆明
那天当地官员话说得很满,海防港的人已经掰着手指头算吞吐量,股市里铁路板块也跟着热络
越南媒体把它叫“百年梦想”,意思是这趟车一发,水果和电子件当天就能上昆明,物流成本能砍出一大块
![]()
我能理解这种兴奋,寒风里站久了,谁都想要一个确定的未来
可就这股热劲还没散,圣诞前夜出来的另一条消息,像一盆冷水
12月24日,越南工贸部在官网挂出第3453号决定,对中国风电塔及相关部件征收97%反倾销税,为期五年
除了江苏振江一家公司被认定零倾销幅度,其他中企一律97%,这税率放在全球反倾销案里都属于“重锤”
申请源头能追到2023年9月,本土企业CS Wind报的案,调查拉了15个月,卷宗据说有800多页,工贸部按程序走完,给出的说法是“保护民族工业”
程序上挑不出太多刺,力度上却毫不手软
97%是什么概念?
基本等于在门口挂了个“非请勿入”
![]()
越南目标到2030年要上6吉瓦海上风电,而塔筒正是短板之一
税一加,原本性价比最高的中国供应直接出局,项目只能转头去韩国、欧洲高价采购
到了2025年1月,中国风电塔对越出口几乎归零
多位开发商反映设备价格平均涨了约28%,工期被迫整体后延半年到八个月,额外融资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
越南电力集团后来公开说,风电成本比预算高出30%,上网电价也顺势涨了约12%
这些数字最终不会停在表格里,都会传导到工厂与账本上
对风电供应链的人来说,这几乎是“今天招标,明天清零”的节奏
我听到一位项目经理叹气,说材料清单改了三版,采购电话打到晚上十点,最后只能签了更贵的合同,也不得不接
更扎心的是,工期推后并不会有人为你按下时间的暂停键
![]()
风从海面吹过,塔不在,叶片也只能躺在仓库里
但铁路这边,竟然一路快进
2025年2月,越南国会投票通过投资决议;
到4月,中越签了政府间协议
中国企业拿下了六成以上的设计与施工标段;
9月施工图全批,首批中国工程队进场,盾构机也压着时间点到了老街
11月,征地基本收尾,打桩声在晨雾里一下一下敲得很实在
越南交通部几乎每天都在开协调会,地方干部加班到深夜,桌上纸杯咖啡一排排地空
![]()
我去过类似工地,白色安全帽和泥灰色的围挡,很容易让人觉得,事情终于在往前走
铁路和风电的反差,像两扇并排开的门:一扇敞着,另一扇顶着门闩
这并不新鲜
越南在经济上要中国的市场、技术与融资,在政治上又不想靠得太近
2024年年底,美国航母还在南海转圈,越南外交部公开欢迎美舰停金兰湾
有业内人士提到,这次加税的时间点正好撞上美国政局更替,像是在对“新老板”示意,但这只是观察者的推测,官方从未这样表态
问题是,关税的代价不会由一句“平衡”买单
项目成本增加,电价优势在减,外资算账更精细,越南的吸引力会被打折
![]()
铁路这边当然利好,货走得更快、更稳,区域产业链有望再贴合一点
专家曾说,这条线会把泛亚铁路的拼图又向前推一步,我同意
许利平等学者也明确判断,标轨互联将显著提升中越贸易效率,这不是口号,是可量化的现实
然而,合作要靠信任托底
朝令夕改的伙伴,没人敢掏心掏肺
我和几位做制造的朋友聊过,他们的共识很简单:订单能给,产线能搬,但政策波动大的地方,只能做短账
说白了,你今天给我修了高速,我谢谢你;
你明天给我设了路障,我会找一条绕行的路
有业内人士还提到,若贸易壁垒继续加码,不排除货物流向柬埔寨新运河或通过老挝转运的可能,越南港口的蛋糕就会被分走一块,这种判断目前仍属市场层面的路径选择,并非官方决策
![]()
在越南,风电现场的忙乱与铁路工地的热火挨得很近
海风把盐分拍在防波堤上,塔筒迟迟不到,工人只能去隔壁码头帮忙搬箱
同一时间,陆上的钻机在昼夜不停,混凝土一车接一车地倒,媒体又开始高调讲“越中命运共同体”
谁都明白,加税的事,不提不等于没发生过
我并不认为越南不想发展
相反,正因为想快,手上牌又不多,所以更容易走“短平快”的路子
但在大国之间玩平衡,最忌讳的就是“姿态大过算计”
这回对风电塔加97%,本土厂商短期会受益,三年五载也许赚到了;
可长期看,整个行业的成本结构被改写,供应链稳定性被削弱,谁来为延误和涨价买单?
![]()
往往是那些正在扩产的工厂和刚到越南设厂的外资企业
从中国企业视角,最务实的做法是两头都准备:项目做深,但风险分散;
谈判继续,但合同要把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条款都写细
铁路是长期资产,风电是长期容量,谁都离不开谁,可合作方式完全可以更“工程化”一点——清单式、节点式、违约责任更明确
这不是冷漠,是专业
我还记得一个小画面:老街工地临时办公室里,墙上的进度表用红笔画了三个大圈,旁边贴着一句话——“今天的困难,明天会更多”
这句半开玩笑的话,其实说出了跨境合作的常态:难题不会少,但别自己制造新的难题
越南人口红利还在,加工贸易想升级,基建腾挪的空间也有;
中国这边的选择同样不少,老挝、柬埔寨、泰国都在争取中国标准轨的落地
![]()
机会总会被抓住,但不一定永远等在原地
所以,我更关心接下来几件事:一是铁路能否按节点推进,征地、资金、施工三件套别掉链子;
二是风电项目的追加成本怎么消化,上网电价怎么稳住工业端的预期;
三是贸易与产业的沟通机制能不能补上,尤其是在涉案产品之外,别再出现“今天欢迎、明天设限”的割裂
如果越南真想把这轮增长做长做厚,最划算的投资不是多修一段路,而是把营商规则和政策节奏锚定下来
一边伸手要贷款修铁路,一边给核心零部件加97%关税,这看着聪明,实则短视
世界不会为谁停下脚步,供应链尤其如此
合作可以很热烈,但信任必须慢慢攒;
摔一次碗,饭还在,但下次谁都不敢加菜了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