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制,当事人在对一审判决不服或认为判决有误的情况下,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二审,但二审的审理范围有限,仅针对当事人的上诉请求,对于当事人未上诉的事项,基于当事人的处分权(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二审法院则不会进行审理,对此,上诉状的上诉请求便非同小可。
一般情况,当事人拿到一审判决书后,有的会在网上检索上诉模板,便开始依据网络上的模板书写上诉状或者直接将一审判决发送给 DeepSeek ,直接让其自动生成一份上诉状,便直接提交给法院,直到二审审理时,才发现上诉状书写有问题,导致丧失了诸多权益。
实际上,上诉状的撰写是需要在完整了解一审案情、知晓原被告双方提交的证据、案件争议焦点等内容下,对于判决书整体进行分析,对于当事人不服的判项寻求支撑点。一份优秀的上诉状是需要知晓法律规定、案件事实、掌握原被告各自证据材料下精心打磨的书面文件。
笔者以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为例,来分析民事上诉状撰写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文末附赠《民商事案件二审上诉答疑手册》,扫描文末二维码免费领取。
上诉请求
1.顺序紊乱
这里指的是上诉请求未与判决主文判项或诉讼请求的顺序对应,例如判决第一项为工程款本金、第二项为违约金或利息、第三项为优先受偿权,上诉状中上诉请求却将后列的写在了前方,导致顺序紊乱,不方便法院审理。
2.请求不明确
常见的直接写“对哪一项不服申请上诉”,但并未写明请求如何判?或请求如何改判?
3.遗漏、错写上诉请求
二审采取“有限范围审理”的原则,当上诉人自身遗漏上诉请求时,法院将不予审理。遗漏上诉请求是二审的大忌,在提交上诉状时一定要与当事人核实是否对未上诉的其他判项服判,避免丧失上诉的权利。
上诉理由
1.不符合逻辑
有的上诉状对程序、实体问题均不服,但程序、实体并未分点描述,上诉理由采取交叉写法,逻辑不清。
(1)笔者通过实践中的办案经验总结常见的上诉理由逻辑
- 程序错误-事实查明不清-法律适用错误;
- 事实查明不清-法律适用错误。
(2)常见法律关系逻辑论述:
- 合同法律关系:合同效力-履行-违约-赔偿;
- 侵权法律关系:侵权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赔偿/减免责事由。
2.未进行小结
说理的法律文书类似于写议论文,每大段甚至每小段总结观点,可以快速地使阅读者掌握文书的论点以及书写者的观点。对于未进行小结的文书,需要审判人员去推测文章写作的目的,在案件如此庞多的情况下,小结观点可以节省法院工作人员时间,明确知晓撰写者的观点。
3.理由不充分
有的上诉状理由给人感觉写了但又没写完,整体框架逻辑不完整,没有说服力。一般情况下,一审案件审理完,基本上双方各自的证据以及观点已经基本表明,此时二审便作为重要的救济途径,故上诉状的写法不同于起诉状,上诉状说理部分要有理有据且充分,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
程序问题
1.错过上诉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之规定,上诉期间为十五日,律师自收到判决书当日便需要立刻提醒当事人,最晚应于哪一天上诉,避免逾期。
上诉期的计算方式:自收到之日起算 15 日,最后 1 日遇到节假日顺延(但不建议最后一天去交材料,最好提前几天)。
上诉提醒:可采取邮寄或线上上诉等多种方式,方便留痕,例如在邮寄上诉状等文书时,可交付中国邮政 EMS 进行投递,拍照、备注文书名称。
2.递交法院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之规定,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均可接受上诉状,但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因卷宗在一审法院,二审法院会将上诉状移交给一审法院,再由一审法院整体进行移送,为方便案件推进,建议将上诉状交给一审法院,省去二审法院移交的时间。
其他注意点
1.未标注页码
现在法院推行电子化办公,留存电子版卷宗,当事人提供的纸质版上诉状可能会面临拆页扫描的问题,为避免扫描顺序有误,建议将提交给法院的上诉状编写页码(该点可以运用至其他提交的法律文书中)。
2.未明确案号
上诉状一般会在当事人信息下方写明这样一段话“上诉人 XXX 因与被上诉人 XXX 【案由】纠纷一案,不服某某人民法院于 XXXX 年 XX 月 XX 日作出的【案号】民事判决书,现提起上诉。”
表明案号的目的是让审判人员在众多繁杂的资料中,快速寻找对应出该份文书对应的是哪一个案件,节省时间。
3.未列明当事人身份
有些当事人提交的上诉状中,仅写明上诉人是谁,好一些的会加上被上诉人的信息,但并未罗列各自在一审中的法律地位,该行为会导致二审法院无法快速了解案件全貌,判断上诉人、被上诉人、第三人(如有)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各方的异议点,故一定要在上诉状中写明一审中各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4.格式问题
笔者常用的格式:
- 标题:黑体、二号、段后 0.5 行
- 主文:仿宋、四号、行距固定值 25 磅左右
*文书中的关键信息可加粗显示,上述格式供大家参考。
小结
综上所述,上诉状在撰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书写逻辑、法律用语、文书格式甚至标点符号,避免给审判人员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一份好的上诉状,不仅可以使得审判人员快速了解案件的争议焦点,理清案件事实,也可明确知晓上诉者的观点,进而高效审理案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