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评论员 张百强
今年以来,社会上出现一种以“试岗”为名的求职“杀猪盘”骗局。不法分子精准锁定求职人群,诱导求职者一步步落入转账陷阱,涉案金额从数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这种以“试岗”为幌子,用虚假社群营造信任氛围的“杀猪盘”,正悄然吞噬着求职者的积蓄与希望。
“试岗”杀猪盘的危害,早已穿透经济层面直抵民生肌理。从数百元的“入职押金”到数十万元的“投资款”,受害者的血汗钱被席卷一空;更残酷的是精神打击,求职者在经历“被信任者背叛”的骗局后,往往陷入自我怀疑,甚至对正规招聘也心生恐惧。当“找工作”变成“掉陷阱”,劳动力市场的正常流动被阻断,本就迫切的就业需求遭遇“二次伤害”,民生获得感也会被狠狠撕裂。
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急于就业”的心理,一边伪造上市公司资质、搭建仿真办公场景,另一边用“先学投资再上岗”的话术诱导求职者入局,将“试岗”变成有组织、有预谋的诈骗工具。这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践踏,更是对“就业是最大民生”这一底线的公然挑衅——《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中强调的“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被这类骗局一点点消解。
根治乱象,必须构建“预防、打击、修复”三位一体的全链条监管屏障。预防端要压实招聘平台责任,建立“企业资质+岗位合规”双重核验机制,对要求“预先缴费”“投资入职”的岗位自动标记预警,并推动诈骗企业黑名单跨平台共享;执法者需打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对伪造文件、搭建虚假社群等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严打一起。同时,通过“以案普法”进高校、进社区,让“求职不交钱、交钱非求职” 的认知深入人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信心是就业之基。唯有以“零容忍”态度斩断诈骗链条,以全方位监管筑牢防护网,才能让就职者重拾就业信任,让就业市场回归“凭能力择业、靠奋斗出彩”的正轨,真正实现“让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