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柴差talk》,本栏目持续更新时事热点。你好我是柴差(chaichai),一个野生的媒体人、段子手、残忍的社会观察者。
无数的你我汇聚在这里,或许,我们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愿你们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正文”
十万块钱退了,事情就完了吗?山东临沂农妇杨宝花心里的结,恐怕还没解开。
她丈夫被人用羊角锤打成轻伤,法院判了对方三个月拘役,赔两万五。她觉得判得太轻,心里堵得慌,就去法院执行大厅找承办法官问一句公道话。
她问,要是你家人被打成这样,你也会这么判吗?她说了一句,谁这么判谁没良心。
她承认自己当时声音大了,情绪激动,但她没骂人,更没动手。结果当天,她被法警带走,罚十万,拘留十五天。
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哪来十万?那是她女儿东拼西凑,分两次打进去的。
这笔钱,不是小数目,是砸锅卖铁的代价。她出来后,连复议的材料都来不及准备。
一个女人,因为丈夫被打,心里不平,去法院说几句重话,就被罚得倾家荡产,这合理吗?这公平吗?这能让人服气吗?
现在法院发通报,说罚款错了,撤销了,钱也退了,还道了歉。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自己也承认,那一纸罚单,站不住脚。
《刑事诉讼法》里写得清楚,对扰乱法庭秩序的,可以罚款一千,拘留十五天,但前提是“在审判过程中”。
杨宝花去的是执行大厅,案子已经判完了,她不是在法庭上闹,而是在执行阶段表达不满。
法院把审判阶段的法条,硬套在执行环节,这叫适用法律错误。十万块的罚款,是法定上限的一百倍。
这显然不是在执法,这是拿法律当大棒,打一个心里有委屈的普通人。
法官当然不能被辱骂,谁都不能。
但一个农村妇女,文化不高,丈夫被打,判决又让她觉得不公平,她情绪上头,说几句气话,能跟蓄意侮辱划等号吗?
她没堵门,没撒泼,没动手,只是提高了嗓门,说了句“没良心”。法院的处罚决定书上就写上了“态度十分恶劣”,这真的叫恶劣吗?
一个普通人,面对司法机关,能怎么样?她唯一的武器,就是一张嘴。可这张嘴,一开口,就是十万块。这代价,太重了。
法律给了法官裁量权,但没说可以滥用。
轻拿轻放和重拳出击要分清具体能适用的对象,否则,就变成了纵容,变成了欺负人。
一个本该主持公道的地方,用如此悬殊的代价去压制一个弱者的不满,这本身就输了理。
你罚她十万,她记住的不是法律的威严,而是权力的冰冷。
她以后还会相信法院吗?她只会觉得,这地方不是为她这种人开的。
现在钱退了,责任呢?谁拍的板?谁写的罚单?谁把法律条文用错了地方?谁把一个农妇的情绪发泄,定性成了必须用十万块来教训的严重事件?
通报里说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话千万不能轻飘飘地过去。
不是发个文、道个歉、退个钱,就能抹掉那十五天的委屈和十万块带来的压力。
必须要追究那些滥用权力的人,是他们让法律走了样,是他们让一个个普通百姓对司法寒了心。
一个社会的公平,不在于它如何对待强者,而在于它如何对待弱者。
当一个农妇因为说了一句气话就被罚十万,那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站在了那个执行大厅里,心惊胆战地问自己:我,还能说真话吗?
法律不该是高高在上的冰冷条文,它得能听懂老百姓的哭和喊。
若司法不去认真聆听那些不同的声音,再庄严的制服,也遮不住内心的虚弱。
十万退了,这是第一步。
接下来责任必须追到位,要让所有在法院门口徘徊的人知道,你可以说真话,你可以说不服,你可以说气话,只要不违法,你的声音就该被听见,而不是被一张天价罚单堵住。
否则,那扇门,看似敞开,实则已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