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卢金荣用视频演讲分享厂商会对今年《施政报告》的建议。
他说,在8月8日,厂商会一众代表已跟行政长官会面,提交了厂商会对今年《施政报告》的建议书。厂商会以“融通内外.创新突围”为主题,从七大方向包括强化国际联通、对接国家战略、推动创科与新型工业化、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激发经济动能、支援中小企业,以及深化大湾区合作等,提出超过100 项具体建议,由于时间所限,他只抽出几个重点,同大家分享。
![]()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卢金荣发言
构建“港版”新型工业化政策体系
正如习主席所讲: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层面,就系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目前国家已勾画清晰新型工业化发展蓝图,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同未来产业,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同时重点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管齐下,协同推进。
香港特区政府亦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然而观察到,目前的政策重点同资源分配仍偏重于培育新兴产业,对传统工业的支持较为零散,“政出多门”下往往令企业无所适从,也难以有效整合资源去进行升级改造。
因此,厂商会建议特区政府可以参考国内的经验,构建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港版”新型工业化政策体系,结合催谷新型策略性工业、促进传统制造业新质化及支援延外发展的策略。其中,推动“专精特新”可作为促进传统制造业新质化的主攻方向,以及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第二条主赛道。
所谓“专精特新”,是指一些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同创新能力的企业,他们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内地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支持体系,涵盖资金、人才、土地、孵化平台、创新及供应链融入、跨境合作等,而且会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给予“点对点”、“一户一策”等针对性援助。这一种培育模式,对以中小企为主的香港制造业极具参考价值。
目前香港约有6,000家制造业企业,当中98%以上是中小企。大多都在大湾区同海外设厂,不但拥有雄厚的生产能力,更具备独特技术同品牌优势,完全符合“专精特新”特质。
不少在广东设厂的港企更已获得内地“专精特新”资格认证。
呼吁政府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支持
为此,厂商会建议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的支持;
首先,政府应对“专精特新”开展深入研究,设立专责机构或人员去制定及落实相关政策,同时由高级官员领导跨部门委员会,统一政策设计与资源配置。此外,政府亦可与商会合作,参照内地经验并结合本地实况,制定“港版专精特新”的评估标准及认证机制。
其次,在政府“抢企业”政策带动下,他留意到不少海外龙头企业将部分工序或关键环节进驻香港,一些生产基地设于内地同海外的港资企业也纷纷回流,在香港建立智能生产线。这些企业必将成为推动本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厂商会建议,“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下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吸引并协助正在进行多元化产业布局的港资企业回流,特别是具备“专精特新”潜力的企业返回香港发展。
厂商会亦建议政府鼓励在内地营运的港资企业申请“专精特新”资格,并争取中央支持,推动建立两地共同认可的“重点企业名单”,即“白名单”,让符合条件的港企可试点享受“政策资源过河”,同时受惠于两地的政策支持,包括财税优惠、科研资助及融资支援,借以促进两地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提议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
除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如何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亦是厂商会今年的关注重点。为此,厂商会向行政长官提出几点建议:
在北都产业园区开发模式上,政府早前表示正探讨设立管理公司。厂商会建议由港投公司为管理公司注资,并引入具实力的中外园区开发企业作为策略伙伴。同时,厂商会建议为园区制定专属条例,是土地开发、工程审批、租赁年期及税务等实施“特事特办”安排,并且对有意自建厂房、符合香港产业政策方向的企业,实施更具弹性、年期更长的土地批租安排,吸引企业“耐心投资”。
在深化大湾区协同发展方面,厂商会建议政府向中央争取在北都产业园区内设立“绿色通道”,便利货物、人员与资金等跨境流动;同时为园区企业提供“优于 CEPA”的特别内销安排,借此提升企业落户及投资北都的吸引力。
“中试”是将香港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重要一步。厂商会是最早提出香港要发展“港版中试”的团体,希望藉此完善创科生态圈。我们很高兴政府提出在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建设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我们进一步建议,在北都应设立两个功能互补的中试平台:河套那一个可定位为“产业突破型”,聚焦前沿科技的中试孵化、熟化同跨境合作;另外在新田科技城发展另一个以“产业培育型”为定位的中试转化平台,集中支援本地同内地港商转型、共性技术研发以及策略性工业发展。借此照顾新兴和传统产业的需要。
政府亦可考虑为进驻新田的中试机构提供场地、租金优惠或补贴,鼓励其向中小企等提供验证技术,加快升级转型。
最后一点、也是呼应厂商会“专精特新”的支持,就是建议政府将北部都会区打造为“港版专精特新”示范基地,在区内设立以“专精特新”为主题的综合性或行业性工业园区。
其中,可以率先考虑筹建“香港食品产业园”作为工业园区的示范,聚焦发展银发食品、清真食品、健康食品、港式食品及未来食品,吸引食品企业、研发机构、中试平台及检测认证机构进驻,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以上是厂商会对香港新型工业化和北都发展的一些见解,面对当前国际政经形势复杂多变和经济深度转型,厂商会不单止要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同时也要在深化对外联系、融入国家发展、激活经济动能等方面加把劲。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本刊主笔 何洁霞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