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不能有太强烈的愿望,给我就接着然后感恩,不给也有圆满感
2025-08-31
记得有一次团建,在南普陀寺,一个门缝中看到了一个场景,一群和尚在绕圈诵经,当时虽然外面很嘈杂,毕竟旅游景区,但那个门缝还是震撼了我,因为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宁静。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富阳永宁寺的时候,第一次见这种仪轨行为,当时是围绕佛经,因为是第一次见,当时还是蛮震撼的,主要是里面基本上都是居士,而这里是和尚。
当时不少居士教了我很多,比如手心先是朝下再朝上,意思是佛祖给你的,你要虔诚的接住。
当时感觉浙江的和尚不一样,毕竟之前见过很多,都不怎么那个。
其实都一样,但这是后话了,在上海城隍庙的时候通过道士了解了许多。
几乎所有地方的和尚都可以一分为二,一类是真修行,一类就是职业。
真修行系列已经不再是人了,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佛性的东西越来越多,已经不能用正常思维去框定他们了。
职业系列呢?还是人,人有的七情六欲,他们也有。
很多地方最虔诚的群体是居士,至少行为是最规范的,心是最诚的,也是杂念最少的。这个不仅仅是永宁寺的居士和我说的,之前爬山的时候,很多超市老板都和我说过类似的话语,特别是终南山里的那些,只是现在也变了样子。
居士就是老百姓里,一心向佛又没有正式出家的群体。
记得以前在九华山,通过老板娘爬过一段野山,山里的感觉太好了,就跟电影场景似的,太阳一出来,丁达尔效应,太神奇了。据说,那些圆寂的肉身菩萨就是在这个区域坐缸的。
言归正传,祈福,不能有太强烈的愿望……
对,不能有,而是,如果有就接住,没有呢?也圆满,为什么这么理解呢?人生不能太圆满,不能事业有成,儿女双全,什么都很完美,那样的话,物极必反,凡事要讲究求缺。
给,我就接着,然后感恩。
不给,我也有圆满感。
记得之前说过神父是牧师这个话题,之所以是师,是有原因的,因为马丁路德。
以前神父就是中介,神父是上帝的代理人,那么和尚是佛祖的代理人……
过去,基督徒怎么忏悔?对着神父忏悔,神父说原谅你了,就代表上帝原谅你了,所以搞了很多钱。
马丁路德出现后,这一切都变了。你是人,你不能当上帝,你可以辅助我与上帝对话,于是神父成了牧师,我与上帝之间是可以直接建立链接的,不需要任何人当中介。
同样的道理,我们与佛祖之间应该也是畅通无阻的,不需要进寺院,不需要找和尚。
所以,佛教也需要现代化的改革,也需要马丁路德的出现,也需要去中介化,以后寺院是什么?寺院就是佛学院,不是磕头的地方,不是祈福的地方,是学习佛法的地方,是心灵修复的地方。
而且老百姓的科学素养越来越高,那么对宗教的接纳度就越来越低,这个接纳度特指神学色彩的一些故事与概念,例如佛教里的轮回,基督教里的救赎与惩罚。
就是我们接受的逻辑教育决定了,我们潜意识里就会怀疑,例如佛教协会说释永信会遭报应的,你看下面评论,多是调侃,意思是画了个圈诅咒你。
时代在进步,宗教也会进步……
今天是写日记的第4205天
已看电影推荐:《恐怖直播》
一句话影评:超喜欢最后一幕,河正宇摁下按钮,媒体大厦砸向国会议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