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但很少有人能像这位方丈一样,把这句话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
他曾把一座杂草丛生、仅剩14位老僧的破败古刹,打造成年收入破亿的商业帝国。
他让“少林”二字成为全球最值钱的宗教IP之一。
他用38年时间,编织了一张横跨文化、餐饮、药品、服饰、房地产的庞大商业版图。
他就是释永信,少林寺第30任方丈。
2025年7月27日晚,少林寺管理处一纸通报。
将这位“佛门CEO”彻底拉下神坛: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刘应成,这个1965年出生在安徽颍上的农家少年,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执掌千年古刹的方丈。
他的父亲刘殿爵是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的工人,曾参与甘肃刘家峡、河南三门峡等水电站建设。
母亲胡昌荣则是个普通农民,在家务农。这个五口之家,原本该过着平凡的生活。
1981年,16岁的刘应成踏进少林寺,从此改名释永信。当时谁能想到,这个农家少年会在6年后,22岁就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34岁荣登方丈之位?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释永信曾一度个人持有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80%的股份,少林寺仅占10%。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细思极恐。
兄弟齐心,家族产业遍地开花
释永信的大哥刘应保,在安徽老家开办了“颍龙少林武术学校”,还经营着村里最大的百货超市“永乐购物广场”和“永乐商务会馆”。
仅凭“少林”二字,武校便能吸引大量学员。学员来了要住宿,宾馆是他开的;住宿期间要买生活用品,超市也是他的。
这套商业闭环,玩得不可谓不精妙。
更令人震惊的是,释永信的四弟刘应飙也出家了,法号释永胜。
他担任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少林书画院秘书长、国际少林功夫研究会会长等要职。他的一幅字曾卖到7000美元。
二哥刘应来则在家照顾母亲,住的房子是释永信2006年左右买下的。
这个家族的商业版图,从河南延伸到安徽,从寺庙拓展到学校、超市、宾馆。
每个成员都在这个庞大体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利益共享。
释永福与释永信同为少林寺僧人,属师兄弟关系。
当释永信退居幕后,释永福被推至前台,长期担任少林寺首座并参与寺院商业资产管理。
2022年4月,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亿元竞得郑州一块商业用地。通过股权穿透,释永信通过少林无形资管间接控制着这家公司。
这种“白手套”式的操作,让人不禁想问:寺庙的钱,究竟流向了何方?
释永信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立了“少林文化中心”,靠“会员制+分级收费”模式运作。海外“洋弟子”规模突破300万。
少林武僧团每年在全球巡演超200场,每场演出收入从初期的10万美元升至近年的50万美元。
2015年,释永信向澳大利亚肖尔黑文市支付约2040万人民币,购地开发包含少林寺分寺、四星级酒店、功夫学院的综合项目。
这哪里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寺庙?分明是一个跨国集团的运作模式。
截至2025年7月,中国嵩山少林寺已注册商标795个,涵盖珠宝、教育娱乐、服装鞋帽、方便食品、灯具、餐饮住宿等各种领域。
2008年上线的淘宝店“少林欢喜地”,2020年销售额达到2300万元。2021年入驻抖音后,释永信亲自直播带货,单价999元的“少林药局定制礼盒”5分钟抢光,单场销售500万。
从门票到香火钱,从武术表演到网店销售,从药品到房地产,释永信把少林寺打造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商业帝国。
释永信通报发布仅3天后,他的四弟刘应飙便失联,电话始终提示“多次呼叫转移”。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家族,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千年古刹,本该是清修之地。可在释永信手中,却变成了家族产业的摇钱树。
他曾持股80%的事实,让人不得不问:这究竟是佛门净土,还是私人王国?
有人说他是商业奇才,让少林寺起死回生。有人说他是欲望的奴隶,玷污了佛门清净。
但不管怎样,当一个出家人把寺庙变成家族企业,把信仰变成生意,把慈悲变成筹码,他就已经输了。
真正的修行,不是坐拥千万财富后的挥霍,而是面对诱惑时的克制。
可惜,这位方丈明白得太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