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第29军“大刀队”突袭日军,随后名震全国。
不过当时的“大刀队”其实并不是只有大刀为武器,他们实际上是第29军中的精锐手枪连/手枪队之类的精锐;除了大刀之外,还配驳壳枪、冲锋枪等近战武器。
这样的手枪队,平时是师旅级指挥员的警卫队;关键时刻亦可当冲锋队使用,兵员和武器都是优中选优(但没有重武器)。
到第29军入驻平津规模扩大后,其编配手枪队的习惯依然保持了下来。
其军部直属特务旅的第1团其实就是手枪团,各师直属特务团中则各编一个手枪营,各旅则编一个特务连,其实也就是手枪连。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第29军主力在平津地区与日军交战;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平津地区的战斗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第29军便全面南撤。
值得注意的是,第29军当时的实力已经远超军级建制,虽然在平津地区损失也很大,但主力尚存。
因此在南撤期间,该军升格为第1集团军,下属各师则升格为军。
当然,也不是所有师都扩为军,第37师和第132师合编为了第77军。
原先第29军的师都是大师,后续逐步转为正常,另外再以两个独立旅合编为第179师,使第77军成为三师制军。
军部组建后,原先属于师级的直属部队就提为军直属队,其中第37师的手枪营,也就成了第77军直属手枪营。
按照当时手枪营的编制,营部有少校以下29人,营以下辖4个手枪连。
![]()
手枪连的人员编制跟步兵连一样,也是126人,下辖3排9班,每个班有班长以下12人;再加上1个连长、3个排长、1名司务长、1名司书、2名号兵、3名传达兵和7名伙夫。
人员配置一样,但手枪连的兵大都是老兵、精兵,无论是体能还是战斗技能都要更好些。
另外在武器装备方面,相较于步兵而言,要多配驳壳枪、冲锋枪,此外也有轻机枪,所以自动火力是比较强的。
但是因为作战组织的混乱,第29军及编制变化后的各部在南撤时比较被动。
![]()
第77军手枪营第2连的两个手枪班奉命到德州为总部驻地打前站时,直接被韩复榘的部队挡在了门外,说:这里是山东的地盘,你们是河北的队伍,到河北的地盘去。
结果,这两支部队还差点引起冲突。
当时日军南下的部队追得很快,而第77军南撤时各部较为混乱,军部手上连部队都没有掌握。
为了阻击大队日军,只能把手头的手枪营和学兵队拿出去,在德州以北铁路及运河西部署阵地,掩护司令部的转移。
![]()
日军开来的先头有四五百人,因为当时大雾的原因没有注意到第77军手枪营的阵地。
结果列队开过时,遭到了第77军手枪营的猛烈射击,死伤一片后退走;随后日军又召唤飞机来侦察,并以炮兵来轰炸第77军手枪营的阵地。
手枪营迅速转移至运河内堤中,避开了日军的轰炸,无一伤亡。
随后日军再发动攻击,因掩护任务已经完成,只留下第2连来掩护,所以日军大部扑空。
而百余名日军向第2连攻击时,该连亦转移,后利用河堤侧射日军,并在完成任务后回撤。
![]()
由此可见,精兵云集的直属手枪队,在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方面是比较足的,仗打得很聪明。
在撤退时,又恰好发现日军有2艘橡皮艇绕到后方,试图截断第2连的去路;结果第2连以两个班对其发起进攻,艇上十多名日军还未及登陆便已死伤过半,自然也未能挡住第2连撤退。
战后统计伤亡,第2连在全战斗中没有一人牺牲,只负伤4人;而日军的伤亡则数倍于我,且手枪连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是南下过程中难得的一次胜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