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军新型的QJB-201轻机枪大规模列装的画面频繁曝光,引发了全网热议。
有美国专业网站(TFB)评论称,这款采用弹链供弹的机枪,是中国对美国M249SAW的回应。
这让很多人瞬间不解甚至愤怒:美军的M249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吃尽了“臃肿”、“娇贵”、“泥沙卡滞”的亏,几乎是恶评如潮。我们为何还要在这个时候去“学”一个“失败的案例”?
这到底是“无视教训”的盲目跟风,还是“另有乾坤”的弯道超车?
【换装的“内因”】不是美国人逼的,是95式班机“逼”的!
别扯M249了!我们换201,首先要“感谢”的是95式班机。是它长达20年的“火力不足”,逼着我们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
![]()
95式班机,本质上是“以制式步枪为基础”的“强化步枪”,它不是一挺纯正的、为“压制”而生的机枪。
这就带来了两大“原罪”:
第一,火力持续性的“先天残疾”。它不能弹链供弹。它唯一的火力指望,就是那个75发弹鼓。这个弹鼓,空重就高达0.9公斤,结构复杂精密,“相对容易损坏”。
一名95式机枪手,标配4个弹鼓,算上子弹和枪支,单兵负荷合计高达11.15公斤。又重又不稳定,这就是95式班机手20年来的“痛点”。
![]()
第二,最致命的缺陷:“过热”等死。95式班机,没有快速更换枪管的功能。
它解决过热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厚管壁”硬抗。这是一个死胡同。在激烈的战斗中,枪管一旦过热(连续射击300发后),精度就会灾难性下降,甚至“越打越近”。
此时,机枪手只能停火,眼睁睁地看着枪管“长时间冷却”。在瞬息万变的战场,这就是“火力自杀”。
一个既没有弹链的持续火力,又没有快换枪管散热能力的武器,怎么当中坚?这才是我们换枪的根本原因!我们急需一款“真机枪”来取代“步枪加强版”。至于它长得像谁,那是功能决定的,不是“抄袭”。
![]()
【美国的“大坑”】我们不仅没“无视”,反而把M249的“亏”研究透了
说我们“无视美军的亏”?恰恰相反,QJB-201的设计,几乎是“踩”着M249的尸体在优化!
是的,201和M249都采用了“弹链供弹”和“双路供弹”。但相似之处,到此为止。美国人吃的“亏”,我们不仅没无视,反而研究得明明白白。
![]()
第一,重量的“亏”。M249的“亏”首先是“重”。空枪重达7.5公斤,在机械化作战中被美军自己骂“臃肿”,“难以适应伴随突击”。我们的QJB-201呢?空枪重量控制在了4.4至5公斤。
我们比M249轻了至少三分之一。这才是真正能跟随步兵班组发起冲锋的“轻”机枪。
![]()
第二,可靠性的“亏”(核心打脸)。M249在阿富汗、伊拉克的沙尘环境中故障率奇高,是美军“吃”的最大的“亏”。而我们的QJB-201,是在什么变态环境下测试的?
极寒:漠河,零下40余度的清晨,QJB-201稳稳锁定800米外靶心。作为对比,M249的长行程活塞设计,在零下30度时射速就会“骤降”。
泥水(致命一击):黄河泥沙浸泡48小时。取出后,QJB-201内部泥沙清除率高达98%,重新组装后可“立即连续射击1000发”。
而M249在相同的严苛测试后,因泥沙卡滞枪机而彻底失效!
第三,精度的“亏”。我们不仅更可靠,还更准。在严苛的沙漠测试中,连续更换三次枪管后,QJB-201在400米距离的散布直径依然稳定在13厘米。而同场竞技的M249,散布直径已扩大到22厘米。
![]()
第四,供弹设计的“亏”。M249的弹匣供弹,依赖一个额外的“弹匣适配器”。而QJB-201是“原生的、一体化的设计”,其弹匣供弹只是“关键时刻的应急能力”,是“备胎”,结构完全不同。
更轻、更准、更可靠(尤其是泥水环境),连核心结构都不一样。这叫“学美国”?这叫“定点超越”!
【中国的“答案”】这不叫“学美国”,这叫“自主创新”
美国人到现在还在为“中口径还是小口径”扯皮,而我们,已经给出了“中国答案”。
最讽刺的是,当有人指责我们“学”美国5.56mm的M249时,美军自己却在战场检验后,认为小口径“威力不足”,开始换装8.6mm等中等口径。
![]()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5.8mm的QJB-201?
因为我们不傻,我们打的是“组合拳”,是一个完整的“火力体系”!
第一,班组级:QJB-201(5.8毫米)。它的任务是轻便、敏捷、火力压制。最关键的,是能和QBZ-191步枪手弹药互换。这是步兵班组的“零中断”火力。
第二,排级:QJY-201(7.62毫米)。这才是我们“吸取教训”的真正产物!我们深刻认识到小口径机枪的威力局限,所以我们彻底抛弃了失败的88式(5.8mm通用机枪),把“通用机枪”的使命,重新还给了7.62mm口径。
美国M249的“亏”,我们绕过去了。我们自己95式班机的“亏”,我们也补上了。QJB-201(5.8mm)+QJY-201(7.62mm)的组合,实现了火力输出与机动性的“黄金平衡”。
![]()
QJB-201的列装,标志着中国轻武器已跨越“仿制跟随”的阶段,全面迈入“自主创新”的新纪元。
它“学”的不是M249的皮毛,而是世界战场的“教训”。它无视的也不是美军的“亏”,而是“美国标准”的束缚!
![]()
参考资料:
海外谈中国:QJB-201轻机枪采用双路供弹大幅提升步兵班作战能力.搜狐.2024-12-27
车情前哨站:无限火力!国产轻机枪首次采用可散弹链供弹.凤凰网军事
死神镰刀:中国QJB-201班用机枪,零下40度照样压制800米目标.搜狐.2025-10-08
解放军新201班用机枪,为什么空枪重量增加了,单兵负荷却更低了.今日.2021-10-19
海外谈中国:QJB-201轻机枪采用双路供弹大幅提升步兵班作战能力.腾讯网.2024-12-25
解放军换装QJB201轻机枪,采用双路供弹,步兵班作战能力大幅提升.网易.2025-02-18
新一代201型机枪,两种不同的口径,为何会有巨大差异?财经.2024年12月18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