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是电脑的核心芯片,从个人用的笔记本、台式机,到企业用的服务器,都离不开它。
如今市面上,Intel和AMD的X86芯片占了九成以上的份额,剩下的ARM、龙芯、申威等国产或其他架构芯片,加起来还不到10%。这差距为啥这么大?原因主要有俩。
![]()
第一,Intel和AMD的CPU性能确实强。尤其是处理复杂计算任务时,其他芯片很难比得过它们。第二是生态问题——X86芯片和Windows系统组成了“WINTEL联盟”,这么多年下来,软硬件厂商都围着这个联盟转,推出了数不清的软件和硬件,形成了特别完善的生态。
其他非X86芯片不支持Windows,相当于进了另一个“圈子”,生态跟不上,用户自然就少了。
![]()
但对咱们国家来说,完全依赖国外的CPU肯定不行,信息安全比啥都重要。所以这些年,国内不少企业都在闷头研发国产CPU,大家都盼着能用上“中国芯”。
之前有“汉芯”那样的骗局,就是因为大家期待太高,一被忽悠就容易盲目。
不过除了这些骗子,更多企业在扎实做技术,现在已经有六家比较知名的国产CPU企业冒出来了:龙芯、海光、兆芯、申威、飞腾、鲲鹏。
![]()
这些企业走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有的用X86架构,有的选ARM,还有的自己研发指令集,比如龙芯的LoongArch、申威的SW64。有的主攻服务器CPU,有的兼顾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的需求。大家都在摸索,想找到一条适合中国CPU发展的路。
现在看,国产CPU的进步挺明显。性能上,已经和Intel、AMD的差距缩小到1-2年了。典型的是龙芯和海光。龙芯最新的CPU,用的是自研的LoongArch指令集,从架构设计到IP核,再到生产代工,全是国产供应链,不用担心被“卡脖子”。
海光的C86指令集则是在X86基础上扩展的,能兼容X86,直接装Windows系统,生态问题解决了,用起来和传统电脑没啥区别。
![]()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机构统计,2024年国产CPU的自给率已经超过20%,到2025年可能涨到25%-30%。这背后是几十年的持续投入,现在终于看到成果了。
说到底,国产CPU的性能要是真和Intel、AMD只差1-2年,那替代它们就不是空话。毕竟电脑更新换代快,1-2年的差距很快能赶上。等那时候,中国人用上自己CPU的时代,就真的要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