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挡不住丈量红色热土的脚步,粉笔勾勒出老城焕新的蓝图。7月初,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益路同行实践队——一支由财会金融、数字创意、外语外贸三学院12名学子组成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中共三大会址所在的越秀区德安社区,开展社区焕新实践,将红色基因、生态理念与艺术创新相融合。
暴雨砺初心:现场创作激活红色基因
7月1日下午,暴雨突袭广州。实践队冒雨集结于德安社区,在社区副书记傅瑶带领下深入街巷。雨水浸透衣衫,队员们仍专注记录中共三大会址周边历史建筑细节,用粉笔在社区电箱、墙面上勾画设计草图,中共三大会址元素与绿树碧波交织,生动诠释“红绿相融”的焕新理念。
![]()
图:实践队与社区副书记在雨中的合照
多学科协奏:青年智慧破解老城难题
团队立足东山地域特色,以跨学科协作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红色传承创新走访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从革命文物中汲取精神力量,外语学子用双语向世界讲述红色故事;生态基底聚焦东山湖公园生态本底,记录市民亲近生态场景,建立社区首份“绿色档案”,为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财会学子以商业活力结合东山“复古经济”特色,提出红色文旅与低碳商业融合方案,助力老街区可持续发展。
![]()
图:指导老师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民意筑根基:实地走访精准对接需求
焕新方案植根于扎实调研。队员们俯身倾听居民诉求,梳理出“历史风貌保护”“公共空间优化”等关键需求。在傅瑶副书记指导下,团队系统拍摄社区历史建筑与生态景观,把居民期盼详细记录,确保方案“既留文脉,又惠民生”。
![]()
图:实践队员和社区副书记交流活动细节
从暴雨中的粉笔草图启程,广外艺学子以艺术为纽带,让红色基因、生态理念与民生期盼在街巷间落地,为青年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鲜活标杆。实践深刻印证:“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既要脚踏实地深耕基层,也要以青春创意赋能发展——青年与社区的双向奔赴,正是家国发展最动人的注脚。
(撰稿:林少霞 黄佳纯 马文娜 温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