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文物青年说”重庆市大学生文物创意创作大赛决赛于11月14日在重庆工程学院举办。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全市多所高校的参赛队伍在短视频、动画、AI数字创意三大赛道中脱颖而出,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
本次大赛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重庆工程学院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承办,旨在通过青春创意激活巴渝文物,推动文物资源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大赛自启动以来,共收到48所高校提交的851件作品,其中3D文物修复、元宇宙展陈等前沿技术占比达37%,彰显出“Z世代”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独特思考。经过初赛选拔,219支参赛队伍进入决赛。
![]()
决赛现场。学校供图
根据作品展现形式,每个赛道配备了5位跨领域专家评委,涵盖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媒体艺术、创意产业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评委构成的多元化确保了评审工作的全面性与权威性,”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重庆工程学院数字艺术学院院长助理余俊彤表示,“我们既关注作品的文化内涵,也看重其创新表达和技术实现。”
评审团从作品质量、路演表现两大维度进行综合评分,确保评审工作的专业性与公正性。决赛采用现场路演形式,参赛团队需要在3分钟内围绕“文物创作点、制作流程、主题表达与创新点”进行精练阐述,并接受评委2分钟的提问。这一环节不仅考验作品的创意含量,更挑战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
![]()
决赛现场。学校供图
![]()
决赛现场。学校供图
本次大赛作品内容充分体现了重庆城市精神与巴渝文化的深度融合。在短视频赛道,参赛作品多聚焦重庆本土文物,通过微叙事展现文物与当代生活的联系;动画赛道作品融合巴渝文化元素,运用多样动画形式赋予文物新的生命;AI数字创意赛道则展现了技术赋能文物创新的最新成果,参赛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文物智能解说、虚拟修复等创新应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公众教育与服务部主任邱晓玲表示,本次比赛不仅是青年创意的竞技场,更是文物活化传承的创新实验:“通过短视频的沉浸式叙事、动画的动态演绎、AI技术的智能交互,我们期待青年学子用科技语言重构文物价值,让千年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重庆工程学院作为承办单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数字媒体等专业优势,为大赛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文物数字化创新。以技术传承文化,以创新激活历史。据了解,学校联合巴南区文旅委、木洞镇政府正启动木洞水驿博物馆元宇宙数字化复原展示项目,探索“文化保护+人才培养”的校地共建新路。(袁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