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真的无法同时看见吗?波兰艺术家、图画书作家伊娃娜的首部无字图画书《寓言》会给你答案。
当书页翻动,这枚“思想硬币”在温热的掌心里开始旋转。在这场精心设计的“形状游戏”中,棱角与光芒交相辉映,让每个人得以同时窥见存在的多面性。
![]()
著绘者:〔波兰〕伊娃娜·奇米勒斯卡/著·绘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四度入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六人短名单,是当前儿童图画书领域极具影响力和创新性的艺术家。她的作品以淡雅的彩铅风格、新颖的布料拼贴和多样的着色技法,以及充满想象力、创造力与哲学深度的内容著称。
简笔深处的自由
纪伯伦曾言:“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伊娃娜可谓深谙此理。在她多部富有创意的作品里,通过有限的空间和既定的图像,探索艺术表达中的无限自由。
《寓言》正是这种自由的绝佳体现:不设一字,就是伊娃娜为这本书设置的第一重限定。
为了让更小的孩子也能“看到”,她采用极致简化的视觉语言。作品赋予每个人物的同一个动作以不同意义:比如一个背手站立的男人,他在一种境况下双手被缚,似乎正遭遇不测;但在另一种境况下他手中握着一把花束,似乎要给即将开门的爱人一个惊喜。
![]()
在《寓言》中,15位不同身份、性别、年龄、肤色的普通人,谱写了一曲无声的合唱,共同讲述了关于人类普遍命运的故事。
“有时语言不足以表达。”伊娃娜选择用图像来传递难以言说的情感与情境。她在视觉叙事的留白间,将想象的引线点燃,从而获得更丰沛的暗示与表达。
留白的魔法,给孩子的想象天地
或许有人担心,这样富有哲思的书对孩子而言会过于晦涩——但事实上,儿童的思维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接近哲学本质。
他们天生爱追问“为什么”,而无字书的留白,恰恰给他们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儿童通过具象认知抽象。《寓言》中埋藏的细节——反复出现的小船、小狗、面包、蓝红串珠……像一场充满乐趣的“视觉寻宝”。
![]()
当孩子们慢下来,从画面中寻找和发现“不同”,并试着思考“为什么不同”、“不同的结果如何”,最终,他们会在反复翻阅中,自己串联起那些若隐若现的线索,从发现的喜悦中体味深层的情感共振。
《寓言》的留白处不设标准答案。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是故事的导演。当他们自动填补人物命运,掌控叙事节奏,漫游在画面与想象的缝隙间时,便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哲理世界。
凝视困境,心怀希望
战争、灾害、流离失所……也许我们很难向孩子解释,当今世界为什么那么复杂多变。但这本书,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安全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在画面中感知世界的玄奥。
在《寓言》中,伊娃娜用对比的视觉叙事展现人类的生存状态:
左页中一个女孩拖着游泳圈奔向海浪,右页中她却牵着牛在劳作;左页是一位母亲背着孩子在家中嬉戏,右页中这对母子却正穿越战火下的铁丝网——
![]()
简单的画面背后,是艺术家对人类社会困境的深刻凝视。
但伊娃娜始终心怀着艺术家的温柔。当故事行进至彩色泡泡升起的那一页,散落的人物开始汇聚:人们伸出援手,向彼此敞开怀抱,直至那片曾漂泊着孤舟的大海重归宁静……
希望的种子,以沉默的姿态,深深落入每个读者的心中。
![]()
阅读这本书有所收获的,绝不仅是孩子。在我们与孩子共读的过程中,耳畔会重新听见各自生命经验中遥远的回响。
孩童看见故事的轮廓,成人读懂命运的隐喻——每一双眼睛都能在《寓言》中,照见属于自己的人生寓言。
![]()

![]()
End
内容编辑:宋玉莹
版式编辑:韦佳宜(实习生)
指导老师:小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