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具有顶端优势,顶端优势 -腋芽生长存在相互制约和平衡;以 烟草 作为研究顶端优势与腋芽破休眠生长的 模式植物,有助于 破解 顶端优势 -腋芽生长发育过程的关键调控机制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王大伟课题组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B3 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NtMAB1 regulates the release and outgrowth of axillary buds in tobacco”的研究论文 ,揭示了转录因子 NtMAB1 调控 烟草腋芽生长 的新机制。
![]()
该研究鉴定出烟草 腋芽生长 关键调控因子——NtMAB1-S1(一种B3结构域转录因子)。该基因在 腋 芽基部高表达,通过抑制下游基因 NtTPPF (海藻糖磷酸酶)和 NtGA2ox8 (赤霉素氧化酶),显著提升植物内源海藻糖-6-磷酸(Tre6P)和活性赤霉素(GA 1 /GA 4 ) 水平,从而激活 休眠 腋 芽 ,促进 腋 芽 释放 与持续生长 。
一、分枝调控:农业生产的“关键按钮”
植物 中 腋生分生组织发育形成 腋芽 , 而后腋芽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转入休眠状态 。分枝由腋芽破休眠生长形成,其直接决定 作物 的 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传统理论认为 腋芽休眠与 释放 受 “顶端优势”(生长素抑制 ) 因素 主导 ,但近年研究发现,糖信号(尤其是海藻糖-6-磷酸, Tre6P)才是 腋 芽 破休眠释放 的初始开关。团队揭示 了 烟草中 B3转录因子NtMAB1-S1 通过整合Tre6P与GA信号通路,成为 腋 芽 破休眠 生长的 上游 重要调控因子 。
二、基因猎人:从突变体到关键靶点
研究团队从 9 .5万个烟草 激活标签 突变体中筛出多分枝突变体 mab1-D (图1a)。 该突变体呈现顶端优势弱化的特征,在生长点存在的情况下,腋芽持续缓慢生长。 通过TAIL-PCR定位发现, 激活标签 插入导致 RAV亚家族 基因 成员 NtMAB1-S1 表达飙升35倍(图2c-f)。该基因在 野生型 的 腋 芽基部特异性高表达(图4g), 且表达 量在打顶后3小时激增5.3倍(图4d),预示其与 腋 芽 的 激活 及生长调控 直接相关。
![]()
图1 野生型和突变体 植株不同生育期表型及腋芽长度定量分析
三、 遗传 验证:双向调控的“分子开关”
团队构建了 整套转基因遗传材料,包括 过表达(OE)、RNAi 沉默 (KD)、CRISPR敲除(KO)及 突变体 回补株系( mKD ) 。遗传验证结果显示, 过表达 及 突变体 回补 株系: 过表达株系 腋 芽长度 显著增加 ,分枝 数显著 增加 (图5a-b) ; 突变体回补株系恢复至野生型表型 (图5 g - h ) 。RNAi 沉默 和 CRISPR敲除株系: 腋 芽生长 受到 严重抑制(图5 c -f)。
![]()
图5 野生型、突变体和转基因植株旺长期 腋芽/分枝长度的表型和定量分析
四 、 核心序列验证:多分枝发育的“核心开关”
NtMAB1-S1通过 B3抑制域(RLFGV基序) 发挥转录抑制作用(图6c),删除该 结构 域则丧失 促分枝功能(图6d-e)。 表明 NtMAB1-S1 通过转录抑制调控分枝发育。
![]()
图6 NtMAB1-S1 是一个转录抑制子
五 、双通路调控:糖激素网络的“交汇点”
RNA-seq分析发现, 激活标签 突变体 mab1-D 中 下调 差异基因为 1338个, 糖代谢相关差异基因 中 42.9%涉及Tre6P代谢、 激素相关差异基因中 25%涉及GA代谢(图7b)。 利用 NtMAB1 - S1 转基因遗传材料 进一步证明:
直接靶标:结合 NtTPPF (Tre6P磷酸酶)和 NtGA2ox8 (GA 氧化 酶)启动子的CACCTG 元件 (图8a-d) ;
代谢物累积:突变体 和过表达株系 中Tre6P、GA 1 、GA 4 含量 显著增加 (图7c-d) ; 沉默和敲除 株系中 Tre6P 、 GA 1 、 GA 4 含量显著降低。
信号传导:Tre6P启动 腋芽破休眠“释放” , Tre6P 和 GA 继续 推动后续 腋芽 “伸长”(图9) 。
![]()
图9 NtMAB1-S1 在烟草腋芽破休眠 和生长中的作用模型
六 、意义
传统分枝 发育的腋芽生长阶段 研究集中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独脚金内酯等激素互作 通路 。该研究 揭示:
✅ B3 转录因子直接调控 腋芽 生长
✅ Tre6P-GA双通路耦合 调控腋芽破休眠 释放 和持续生长
✅ B3抑制域是转录调控的核心功能模块
应用前景: 通过基因编辑 技术 创制 不同 株系, 为未来作物 理想 株型 精准 调控 和遗传改良 提供新靶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 薛璐瑶 、已毕业博士 夏菲 和已毕业硕士 宋文婷 为论文 共同 第一作者,烟草所副研究员 王大伟 、中科院植物所 助理研究员 姚学峰 、 研究员 刘春明 和山东农业大学 教授 李胜军 为论文 共同 通讯作者。 烟草所吴新 儒、金小珊、孙 亭亭 、代常波、刘贯山、孙玉合以及植物所 博士研究生 钟 群 参与了该工作。本 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 和中国烟草基因组计划 项目的支持。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7031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