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协会官微发文,一方面教培投诉量增多,“荣登”服务大类第三名,其中“退款难”占比高达49.46%。
另一方面:暑假学科隐形变异问题突出,“自习室”“托管班”成学科培训重灾区。
文章说有记者通过暗访,发现一些自习室、托管机构,在隔间里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数学等学科培训,北京、西宁、长沙、西安等多地也查处过类似案例,个别罚没金额高达5万元。
协会的发文说明这个暑假,官方仍在持续关注和查处学科违规培训,并非传闻的不管不问。
我也时不时会收到群友被查的消息,询问如何处理等等,不过除了西安、郑州等个别地方,全国大部分地区对教培已经没有了当初“从重处罚”的特殊待遇。
在校内考试选拔越来越内卷的当下,我们看到学科培训的需求仍在持续上涨,不少家庭开支中,学科培训仍然是大头,有的甚至一个暑假花费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同时需求催生市场,双减后,AI自习室和托管成为学科转型的两个主要赛道。
我们也关注到,为了合规这两个赛道在逐渐迭代。
一方面通过AI系统实现千人千面的推送自学;一方面通过人工教练提供规划、督学、激励等陪伴服务。
连县城的家长们也在逐渐接受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学科培训逐渐形成了“培训班”、“自习室”、“托管班”三足鼎立的局面。
我们也发现:在自习室场景中,通过AI学习系统自学并不违反相关政策,所以,全国三年能开出7万家自习室,品牌更是鱼龙混杂。
江西今年3月份发文明确AI自习室参照中小学“校外托管服务”进行管理,同时也提出,自习室不能违规开展学科培训。
但值得探讨的是:
在自习室业态中,普遍存在的伴学师、督学师、教练、学管等岗位,他们提供的到底是规划、陪伴服务,还是授课讲题的学科培训?业内人士都很难完全区分。
比如“作业批改”、“习题讲解”、“规划进度”等等,这些似乎还没有一个标准出来。
一位自习室从业者说,“现在自习室被查,大概率是因为学生自学后还是不会,就需要线下老师能答疑讲题,自然就构成了学科培训。”
协会发布的文章里提出:已开展学科培训教学活动的自习室托管班,应尽快停止违规培训行为,回归主营业务。
说明:只要不是关着门进行讲课、教学等超出经营范围的行为,托管和自习室两种业态还是允许合规经营的。
总之,虽然自习室、托管班是学科培训的重灾区,但是也恰恰反映出这两个赛道背后拥有旺盛的需求。
不管怎样,作为AI时代技术更新和政策合规双重因素叠加下的特殊产物,AI自习室和智慧托管班仍然在向前发展。
我们也期待有更好的行业标准制定出来,促进行业合规运营,和校外培训一样,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想到最近我接触到的一个概念:“校内分层、校外定制”。
如果人工智能学习系统能够进入校园,在校内实现分层教学,那么,在校外的自习室场景中,孩子们就可以通过私人订制实现千人千面的学习。
这个概念是在今年的长三角AI+教育论坛上,由培立优AI的朱亚楠提出的,当时在场的校长们也很认同,也许这个提法会对整个自习室行业带来新的契机。
作者简介:八月哥,教培江湖主笔,写过80w+爆文,跑过3个马拉松,不抽烟、女儿奴,感谢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