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家老大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在东莞的一所民办寄宿学校上学。
现在,她上高一。
我家老二也在这所寄宿学校上小学,上了5年,这学期,我把她转到公立学校上学了。
孩子在东莞上学的第7年,我跟她们一起见证了一所民办学校,从辉煌到逐渐没落的过程。
不是学校不想办,而是招不到学生,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学校也从之前的强势方,变成现在服务至上的弱势方,位置来了个360度大转变。
我家孩子之前就读的学校现在还在正常办,但招生越来越难,学生越来越少。还能维持多久,几乎可以预见到。
不止是这一所学校是这样,很多民办寄宿学校都在面临一个学生减少的问题。
最近一两年,东莞的头部民办寄宿学校也开始放下身段,在春季招生季举办幼升小的体验活动。
这事儿放在5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不,哪怕是3年前,也是一样。
招生难,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造成的,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下的一个结果。
出生人口减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再就是,落户政策放开,社保和居住证满一年就可以迁户口了。
有户口就可以上公办学校,而不必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花大价钱去上民办寄宿学校。
经济下行,钱不好赚,家长口袋里没钱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趋势到这儿了,不服都不行。
02
遥想当年,我家老大想转学,去民办寄宿学校上学,那场面有一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既视感。
她转学,转了2年,才转学成功,挤进了民办寄宿学校的大门。
我家老大上小学二年级时,我们想着给她转到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去上学。
听亲戚说,她家孩子上的寄宿学校不错,我跟我老公就想着,把孩子转到亲戚孩子就读的学校去。
春季招生季,我们到学校报了名,然后等插班生考试。
考试那天,我跟我老公都去了,孩子去考试,家长去听校长对学校的介绍。
我对那天的印象深刻,不是说我的记性好,而是家长、学生很多。目测家长和孩子一起,大概在300人左右。
插班生考试肯定不止这一场,一场就来了这么多人,可以想象,想转学到这所学校来上学的孩子,人数绝不会少。
学校没有公布招多少人,是什么选拔标准,一切都由学校说了算。
想转到这个学校来上学,先来参加插班生考试再说。
毋庸置疑,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学校肯定会优中选优,选考试分数高的学生。
我心里不免打起了鼓,以老大的成绩来说,能考上这所学校的概率有多大?
考试结果出来,老大没考上,转学失败。
我们嘴上说着没什么,失落是难免的。
03
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参加插班生考试的,此时,却坚定了我们一定要把孩子转到寄宿学校上学的决心。
今年不行,来年再战。
亲戚听说我家老大没考上,她说,学校的口碑出来了,想进去上学的人多了,相应地,学校对孩子的要求也提高了,尤其是插班生。
她家孩子准备上小学一年级时,去探校,那会儿学校没开多久,只要你想去都可以去,随便进。
这中间,也就相隔了5年的时间,论时机的重要性。
我家老大小学三年级的下学期,我们准备继续给她转学。
鉴于上一年的经验,综合我家老大的成绩情况,上亲戚孩子就读的学校,胜算不大。
除非我家老大成绩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质的飞跃,但这个东西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
亲戚给我们推荐了另外一所寄宿学校,也就是我家孩子之前上的学校。
参加插班生考试,顺利被录取了。
开学之后,我们无意中得知,老大的那个班几乎都是插班生,都是从各个学校转过来上四年级的。
我们一开始担心老大是否适应的问题,毕竟换了新环境,在学校住宿,跟之前学校的作息模式完全不同。
一听到都是插班生,我就放心了,都是差不多的起步阶段,不用担心跟不跟得上大家节奏的问题。
04
老大去这所学校上四年级,整个年级一共是15班,每个班的人数一般在47、48人。
不止一个年级是这么多班,其它年级都差不多。
她上初中,继续在这所学校上。她那一届的初一,有23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在48~50之间浮动。
到了她的下一届,招生情况就不太乐观,只有12班,几乎少了一半的学生。
她的下下一届,维持在差不多的人数。
我家老二在这所学校上小学一年级,她这一届的一年级有10个班,每个班45个人左右。
到了她上五年级,她那个年级剩下7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在40~45之间。
一年级的招生人数在逐年下降,去年,一年级的新生不到100人。
今年的新生,大概率不会超过这个数。
后面的招生会越来越来难,学生越来越少是事实,不是猜测。
抛开学校本身存在的问题,放眼望去,不止一所民办学校是这样,其它民办学校的招生数也在减少,包括一些头部学校。
05
以前挤破头想进去,但挤不进去的头部民办学校,现在轻轻松松都能进去。不是学校的要求变低了,而是大环境如此。
你想生存下去,必须顺势而为。要么熬过寒冬,迎来春天,要么就此倒下。
之前看新闻说,出生人口逐年下降,我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感知。这跟我,跟我的生活好像没有太大的关联,听一耳朵就过去了。
当这股风从幼儿园吹到了小学,吹到了学校里面,今昔一对比,感慨良多。
很多当时觉得千难万难的事儿,过一段时间,完全不是事儿。比如,孩子上学。
谁也不知道明天,或是未来会发生什么,局面变成怎样。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眼下的,手头的事做好,等未来来临时,不至于被拍死在沙滩上。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