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1 主战坦克,德语代号:Leopard-1,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联邦德国自主研发的首辆主战坦克。
作为二战时期凭一己之力横扫欧洲的国家,德国自身的工业体系和军工体系都是当时世界顶尖的存在。特别是德国那独步天下的坦克制造技术,使德军的坦克在整个二战期间给盟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虽然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的军工体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各种科研技术也遭到了掠夺和封印。但是这依旧没有阻挡这款豹1坦克成为当时坦克工业中的精品,无论从设计思路还是制造工艺,都秉持着日耳曼民族独特的“匠心精神”。
![]()
或许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豹1薄弱的装甲防护是绝对主战坦克所不能容忍的。但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那个年代,豹1的设计思路,超出了绝大部分国家对坦克的认知。包括它的薄弱防护能力,更多的也是出于时代的无奈。
本文就来浅谈这款有着第二款“欧罗巴战车”的豹1主战坦克,来回忆一下它的研发历程。分析分析为什么它能有着如此高的评价,又为什么说它的身上有着时代的无奈?
一、豹1的诞生
冷战开始后,被一分为二的德国成为了对抗的最前沿,一旦爆发战事,西德军队就要率先面对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队。可当时的西德军队手中,只有美国援助的M47、M48这样的老旧坦克,根本无力抵抗华约军队的坦克洪流。
恰好随着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支持,西德的这些保时捷、奔驰、莱茵金属等一众老牌厂家纷纷重新焕发生机。看着自己手里不中用的老旧坦克和重新崛起的老牌坦克厂家,德国人骨子里的战车基因又开始蠢蠢欲动,迫切的想重新生产出自己的坦克车。
到了1956年10月,德法两个国家在“西欧联盟防务工作体”的协调下,签署了“欧罗巴战车”计划,决定联合研制一款坦克,并于1957年规定了新型坦克的各项设计指标。
![]()
其实早在1955年,保时捷公司就看穿了西德国防部的心思,呈递了一份坦克车的设计方案。只不过,长期的技术停滞使保时捷公司对这款坦克的计思路依旧停留在二战末期的水平上,西德国防部看了看就直接否决了。
1959年,西德让保时捷、莱茵金属和宝沃公司分开牵头组队进行样车的设计。一年以后保时捷和莱茵金属公司都拿出了实体样车,宝沃公司只拿出了设计非常超前的设计图。那宝沃公司的设计有多超前呢?这么说吧,超前到造不出来被直接淘汰。
随后西德国防部便对保时捷和莱茵金属设计出来的样车进行测试,保时捷公司毕竟还是老牌的坦克制造商,有了指标之后造出来的坦克很快便在测试中得到了一众认可。就在原型车正式确立之际,德国和法国之间又闹出了矛盾。
此前德国人从英国引进了一种L7A3型的105毫米口径坦克炮,并且打算将其装备在新车上。可法国这边就是不同意,法国人认为自己的F1型105毫米口径坦克炮更加适合,新车上也必须使用自己的F1坦克炮。
![]()
而且当时法国自己也有对应的样车,在测试中的表现也并不比豹1逊色,于是双方就新车的整合问题也产生了分歧。最后德法两国在1965年闹得不欢而散,西德继续搞自己豹1,法国那边则根据自己的样车生产出了后来的AXM-30主战坦克。
也就是在德法两国取消合作的这一年,西德根据保时捷公司改进后的样车进行预生产,并正式定名为“豹”式主战坦克,首批预生产的型号为豹1AO系列。至此,一个崭新的德系坦克车族正式诞生。
二、豹1的发展之路
豹1AO出来之后,豹1系列又进行了数次的改装升级,算上AO,豹1系列一共有豹1、豹1A1、豹1A1A1、豹1A2、豹1A2A1、豹1A4、豹1A5等多种型号。
早期的豹1坦克其实性能并不算多优异,甚至综合性能略逊色于法国的AXM-30。可凡事就怕认真,豹1坦克是西德战后的首款坦克,被寄予了厚望,意义非同一般。豹1系列的改进过程也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次改进多次成型,很多定型出来之后连过渡装备都算不上,仅仅作为验证坦克使用。
如果把这些型号和特点都一一拿出来分析,三四天都是讲不完的,而且也有不少型号的改进并不大,没必要单拎出来说。所以我们从最具特点、改动较大的几个型号来进行介绍。
首先是豹1A1A1,它是根据豹1A1的改进型产物,也是最早一个在炮塔周围附加10-20毫米装甲套件的一代。比起豹1原型车A1开始就有了双向稳定和红外探照灯,A1A1也继承了A1的这些科技,
![]()
豹1A2,它是豹1坦克中第一辆成熟,且形成了战斗力的坦克。相比较A1小打小闹来说,它最大的不同就是换装了L7A3型105毫米坦克炮。这款火炮重1.3吨、长5.86米、身管倍径51。采用了德国最顶尖的炮钢和身管自紧工艺,使得它的极限膛压570兆帕。
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直射1600米的距离,有效击穿当时苏联装备的T62坦克手上装甲,后期的豹1坦克装备的105毫米口径火炮均是L7A3型。
除此以外从豹1A2开始,豹1坦克装备了MB838 CA M500型涡轮增压发动机,这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发动机。故障率低、体积小、燃油通用性高,配合ZF 4HP250的液压自动变速箱,3个前进挡1个倒车档,反应快而且操作简单。
豹1系列坦克出色的机动性能也正是来源于此,根据数据显示,豹1A2的最大公路时速65km/h、越野时速44km/h、最大倒车速度也可以达到35km/h。最大的爬坡角度也可以达到60°,最大侧倾角度30°,可实现原地轴枢转向,真正做到了用坦克打“游击战”。
豹1A2是豹1系列的里程碑,很多的技术都是从A2开始才进行叠加传承。
豹1A3则是直接将炮塔换成了焊接型,提高了炮塔的防护能力。A4则是在A3的基础上换上了新式的火控系统,原先的A2火控系统其实并不算很先进,一直到A4才进行了改进。而且A4还换装了新一代的变速箱,进一步提高了豹1的稳定性。
![]()
到了豹1A5时,豹1系列的整体升级已经完成了“小步快跑”,各项科技加持也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豹1A5不仅采用了全新的焊接炮塔,加装了炮塔周围的附加装甲,火控系统也全面升级,达到了世界一流的火控水平,A5正真成为了豹1坦克的集大成之作。
![]()
三、无奈的脆皮车
最后,来说说豹1坦克最被人吐槽的一点,它的装甲防护能实在是太弱了。弱到什么程度,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聊胜于无。
是德国人不想加装厚重装甲么?笔者认为,绝对不是。看看二战时期的坦克,再看看德国后来的豹2坦克。从三号坦克到虎式坦克、从虎式坦克到豹式坦克、虎王坦克,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对坦克厚重装甲的痴迷度可以说是丧心病狂。
再看看新时代的豹2坦克,从A4到A7复合装甲一代比一代夸张,机动性一代比一代削弱。总之,不惜牺牲机动性提高护甲防御性的事情,德国坦克没少干,坦克打游击战,也绝对不是德国人造坦克的路线。
![]()
可能也有人会说,当时随着各种穿甲弹、破甲弹的发展,有一种叫“装甲无用论”的说法。就是不管堆多厚的装甲,总是会被一炮打废,机动性还差,索性不堆装甲了,搞机动性,机动性上去了人家就打不着了。
这种说法不能算错,因为当时确实有这种说法,而且对造坦克的思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德国和法国开始合作之初也是这样说的。但是,这种说法,纯粹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装甲真的那么一无是处为什么同时期的苏系坦克、英系坦克、美系坦克都在往上面堆复合钢板呢?
就连后期的AXM-30也往坦克车上增加了大量的复合装甲,用来提高坦克的生存性。只有德国的豹1坦克无论怎么改,永远是接近“裸奔”的姿态,改用焊接炮塔和十几毫米的钢板是豹1装甲最后的“底线”。
是动力不支持?怎么可能,豹1用的发动机可是当时最优秀的发动机。况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德国差什么也不可能差发动机的技术。那是钢板技术达不到?也不太可能,当时复合装甲的 制作工艺还不至于让德国为之烦恼。
![]()
而且,看看豹1改来改去之后的那个装甲厚度,压西德根也就没怎么打算在豹1身上下提高护甲防御的功夫。
那是为什么呢?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二战时期德国坦克的装甲防御能力让盟军吃尽苦头。二战刚刚结束,豹1又是德国战后研究的第一辆坦克,不仅仅是华约,北约各国的眼睛也盯在这辆坦克上。
所以,豹1坦克薄弱的装甲能力,更多的是在向西欧各国示弱,或者说减轻盟友对自己的警惕。比起技术上面或者设计思路上的缺陷,更多是一种时代的无奈之举,豹1坦克注定要有着致命的缺陷。
文/纪案
参考资料:
1、《德国“豹”1系列主战坦克》,张国斌
2、《老当益壮的德国“豹”1主战坦克》,季伏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