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现状:冰火两重天
1. 低端产能严重过剩
- 价格战与产能闲置:2025年国内低端紧固件市场陷入恶性竞争。以M10普通螺栓为例,出厂价从0.85元/套暴跌至0.68元/套,部分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价10%的价格接单。全国低端紧固件年产能约1200万吨,但实际需求仅700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0%。河北永年区2000余家企业中,30%处于半停产状态,设备闲置率超50%,年浪费钢材达80万吨。
- 同质化竞争:淘宝平台上的镀锌全螺纹螺柱(如M6规格)最低售价仅3.2元,产品集中于建筑、家具等低技术要求领域,缺乏差异化。
2. 高端市场依赖进口
- 技术壁垒与供应短缺:石油化工、海洋平台、核电等领域需耐高压、耐腐蚀的高端全螺纹螺柱(如A193 B7、A320 L43材质),此类产品长期依赖美日德企业。以A193 B7为例,其抗拉强度需达860MPa以上,并能在538℃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国产化率不足20%。
- 应用场景需求激增:2024年全球能源装备投资增长12%,带动高端螺柱需求。例如,A320 L43螺柱在液化天然气(LNG)储罐中的用量同比增15%,单件进口价超国产同类产品5倍。
![]()
全螺纹螺柱
二、结构性矛盾根源
1. 技术断层
- 低端产品集中于8.8级碳钢螺柱(抗拉强度800MPa),而高端领域需12.9级合金钢(抗拉强度1200MPa)及特种表面处理(如磷化、发黑)。国内企业缺乏耐低温(-196℃)和耐强酸腐蚀的核心工艺,导致石油钻采设备螺柱90%需进口。
2. 产业集中度低
- 国内紧固件企业超1万家,但年营收超10亿元者不足5%。小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仅0.5%,远低于国际龙头(5%-8%)。
3. 需求错配
- 基建放缓导致建筑用螺柱需求下降,而新能源(风电、氢能)高端需求激增。例如,单台海上风电主机需A193 B7螺柱2000套,2024年国内缺口达40万套。
![]()
全螺纹螺柱
三、破局路径:技术升级与市场重构
1. 高端突破:材料与工艺创新
- 联合研发:借鉴芯片行业"结构性缺芯"教训(如2022年车规级芯片短缺),螺柱企业需与钢企合作开发特种合金。例如,太钢已试制L430级低温螺柱用钢,-100℃冲击韧性提升30%。
- 工艺升级:推广真空淬火+深冷处理技术,使产品寿命延长至普通螺柱的3倍(如河北百钢的M36核电用螺柱)。
2. 低端去产能:智能化与差异化
- 淘汰落后产能:参考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经验(如2024年螺纹钢产能削减12%),推动低端紧固件企业整合。政府可设立"产能置换基金",补贴主动退出企业。
- 智能化改造:浙江劲功旗舰店引入AI质检系统,将不良率从3%降至0.5%,成本降低15%。
3. 应用场景拓展
- 新能源领域:氢能储罐:A320 L43螺柱需求年增25%(2025年预测)。光伏支架:抗UV涂层全螺纹螺柱市场潜力达50亿元/年。
- 品牌化战略:效仿海南胡椒产业教训(加工落后致品牌缺失),打造如"阿斯米高压螺柱"等专业品牌,切入欧美石化设备供应链。
![]()
全螺纹螺柱
四、未来预测:2026-2030年趋势
- 市场分化加剧
- 低端市场:价格战持续,30%中小企业退出。
- 高端市场:国产化率从20%提至40%,A193 B7单价降至进口产品80%。
- 技术突破方向
- 2027年实现深海万米级螺柱国产化(抗压150MPa)。
- 2030年智能螺柱(嵌入传感芯片)在风电运维中占比超15%。
- 政策红利
- 国家"强基工程"将螺柱纳入新材料目录,研发补贴提至销售额的8%。
结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全螺纹螺柱行业的困境是"中国制造"升级的缩影。低端过剩需壮士断腕去产能,高端短缺需十年磨一剑的技术攻坚。唯有将危机感转化为创新力(如钢铁行业"剩者为王"的警示),方能打破"高端卡脖子,低端价格战"的死循环,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