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刚过,许昌药农地里来了群“把脉人”。
8月8日到9日,纪宝玉教授带着团队跑了禹州、襄城、鄢陵。3市县10多个基地转下来,裤脚沾着泥,本子记满了问题。禹州磨街关庙村,连翘地里头回见专家蹲半天。
“这叶子边儿咋不一样?
这果子挥发油咋上不去?
”药农直挠头。
教授扒拉着枝条数果粒,连海拔、采收时间都问得细。
“记好这几株,回头带回去做实验。”张宝博士掏出记号笔。
河南宸都生物科技公司更急:“禹芷一号”推广难,段栽品质往下滑。“技术支持管够,咱常联系。
”专家拍了胸脯,负责人眉头松了半分。
襄城吕庄村,吴茱萸被粘性土“卡脖子”;鄢陵周营村,白术根腐病愁坏了人。“雨停雨降的,专家一讲,心里头那团雾散了。”老药农抹把汗直乐。
巧的是,这雨来得正是时候——8月14日刚下过中雨,15日还飘着小雨。看天气表,未来半月许昌雨水不算少:20号有小雨,22号又来一场。
可20号前后气温34℃,雨下完蒸发快,药农直犯嘀咕:“这水能渗进根不?”农业专家早说过,50毫米以上透雨才管用,单次30毫米只能湿个皮儿。
去年许昌连翘减产15%,就因为伏旱时雨水没“解渴”。
“守着药材就是守着日子。”65岁的王大爷蹲田埂上抽烟,“就盼这雨别下急了。
”纪教授团队走时留了话:“后续跟踪服务不断,品质、病害咱盯着。
”研究生小李边记边感慨:“课本上的‘生长生境’,原来得蹲地里看才明白。”这趟调研可没白跑,10多个基地的数据往桌上一摆,后续施策有了底。
再看未来天气:17号晴到35℃,23号小雨降温到29℃,温差大得像坐滑梯。“高温天得防蒸发,下雨后得松松土。”药农翻着专家给的笔记,嘴里念叨。
有人问:“这雨能帮药材多长二成不?”没人敢打包票,只说“尽力”。点关注,后续专家咋帮药农“破题”,咱接着看。
注:具体天气以当地气象部门实时预报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