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仙女吞朱果”的故事,到《红楼梦》的“大荒山”隐喻,长白山的千年云雾里,始终缭绕着不息的传说。仙人踪迹或许不可寻,但这座神山,确乎孕育着东北大地的根与魂。
矗立于东北大地的长白山,是东北三大水系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源头,它不仅拥有东亚大陆最完整、最典型的植被垂直带谱,还是东北女真人“白山黑水”图腾信仰的起源。长白山不只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山峰,更是一座自然和文化的高峰。
特别策划
长白秘境:东北的根与魂
![]()
▲春季的长白山天池,苔原带的植物盛开着大片艳丽的花朵,同灌木和草本植物一起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花海景观 摄影:朴龙国
巍巍长白山:东北的“三江源”
![]()
▲长白山天池坐落于中朝边界,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 图源:视觉中国
长白山这座矗立于东北亚屋脊的巍峨神山,以其雄浑壮丽的火山景观和神秘莫测的文化,长久以来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鲜有人知的是,滋养着东北三省广袤黑土地的三条水系——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均发源于长白山脉。本文作者曾多次前往长白山区,对三条水系进行了实地考察。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足迹,一窥东北的“三江源”。
长白山“跑山”记
![]()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着长白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种类繁多的菌类 摄影:左凌仁
吉林省长白山最为人所知的是其壮观的火山地貌、天池和独特的森林植被带。而在长白山的茫茫林海里,生长着众多独特的植物和庞大的蘑菇家族,当地人将可食用的种类视作“山珍”。它们不仅是美味,还默默地维系着森林的繁荣。
山地苔原带:
难得一见的极地景观
![]()
▲长白山高海拔地带演化出了许多特有物种,以长白山来命名,比如长白山罂粟 摄影:朴龙国
长白山除了火山地貌和天池,植被也是欣赏长白山的一个角度。这里有一种鲜为人知的植被景观——山地苔原带。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长白山也可以见到这罕见的极地景观。每年7月,山地苔原带上的鲜花竞相开放,绚烂的花海将苔原装点成一座“空中花园”。
长白山金代皇家祭祀建筑群
![]()
▲长白山神庙俯视图 摄影:赵春江
在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四公里外的丘陵上,有一处规模不大的古代遗址——宝马城遗址。过去它一直被认为是一座古城,后被证实是金代皇家祭祀长白山的神庙。长白山神庙是中原以外首次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金人甚至以与五岳同级别的规格祭祀长白山。这座神庙的发现,对探索金代礼仪制度的发展以及追溯东北女真人“白山黑水”图腾信仰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长江文化
灿烂多彩 共筑文明:
先秦时期长江流域的乐钟文化
![]()
▲西周早期铜编钟,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随州市博物馆藏 图源:视觉中国
源远流长的中国礼乐文明,表现方式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青铜乐钟。这种合瓦型的钟可发出两个不同的音,二者在一个钟体内“和谐共处”,深藏着礼乐文化的精髓——和。
流域映像
纳帕海的鸟:
香格里拉蓝宝石的羽翼风情
![]()
▲高原晨曲 摄影:彭建生
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的纳帕海,是一个季节性高原湖泊。每年夏天,它是烟波浩渺的大湖。秋冬季节,大部分区域则会变成草甸和沼泽湿地。这种周而复始的变换,为迁徙路过和在此地越冬的各种鸟类提供了充裕的食物和栖息之所。彭建生是香格里拉本地的一名自然摄影师,他用相机将纳帕海缤纷的鸟类世界拍摄下来,并期待这些梦境般的鸟类图景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
记忆
川江石刻“对我来”
![]()
▲重庆奉节夔门,长江穿山而过 图源:图虫创意
在川江折桅子滩、滟滪堆、崆岭滩三处险滩的恶礁上,均刻着“对我来”三个大字。这看似自毁的指令,是川江船工们用生命验证的生存法则:唯有直面险境,对准礁石驶去,才能借急流之力,险中求生。
水文化之旅
隐秘水线:
坎儿井如何塑造吐鲁番
![]()
▲新疆吐鲁番火焰山 图源:视觉中国
吐鲁番地区炎热干燥,年蒸发量极高,地表水暴露即迅速流失。坎儿井体系最大限度地规避了这一缺陷:地下暗渠将水源隐藏于土层之下,阻断了蒸发途径,而地表明渠与涝坝则仅用于分配与存储,形成合理而精密的节水系统。在吐鲁番,坎儿井不仅是一种水利技术,更是一套社会组织原则:水权分配、村落布局乃至尊卑亲疏,皆以水脉为轴心。水道塑造了村落,村落塑造了生活。
真视听
我的爱总是交织着离别
![]()
![]()
《清晨之前的月亮》
2023 年
[ 美 ] W.S. 默温 著
柳向阳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界的十字路口及其他》
2024 年
[ 美 ] W.S. 默温 著
伽禾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W.S.默温(1927—2019)是美国诗人、散文家、翻译家,2010年当选美国桂冠诗人。中文版《清晨之前的月亮》收入了默温生前最后两部诗集:《花园时光》和《清晨之前的月亮》。写下这些诗的时候,衰老的诗人渐渐失去视力,开始与过去的人生告别,因此不断捕捉着过去他忘记的或未曾充分看见的东西,带着遗憾,但也充满爱与珍视。
![]()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邮发代号38-383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周伊萌
标题设计:崔玮
实习生:方曌
校对:段海英
审核:柳向阳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5年第7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