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一路打听,好不容易寻到粟裕家。他站在门口再三确认:“没错吧,是这儿吧?”随行人员赶忙点头回应:“对,就是这儿,粟裕大将的家就在这儿。”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抬起手轻轻敲响了大门。不一会儿,门缓缓打开,粟裕出现在门口。还没等粟裕开口,他便急切地跨前一步,声音微微颤抖地问道:“老首长,您还记得我吗?”
粟裕看着眼前的老人,既熟悉又有些陌生,好久以后,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兴发?你是陈兴发吗?你不是……牺牲了吗?”
为什么粟裕会说他牺牲了?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心怀壮志,奔赴革命
1929年,江西的裴源村的村民们都在说有一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来到了裴源。不过说来也怪,尽管传得沸沸扬扬,却没一个人真正见过这支神秘队伍的模样。
16岁的陈兴发正是热血满怀的年纪,听着大人们谈论着这支队伍,心中的好奇愈发浓烈。那天,陈兴发像往常一样在村子附近溜达。突然,他听到一阵热闹的人声,挤过人群,他瞧见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工农红军招兵”。
陈兴发瞬间瞪大了眼睛,心脏砰砰直跳,这不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工农红军吗?他想都没想就冲到报名桌前,大声说道:“我要报名!我要加入工农红军!”
回到家,陈兴发把这事告诉了他的爹娘,谁曾想爹娘却纷纷反对:“兴发呀,在这乱世中,当兵是很危险的,要是出了什么事你让爹娘可咋活啊,听话啊,咱不去了。”
陈兴发看着父母担忧的模样,心里一阵发酸,但一想到穷苦百姓的未来,耐心劝道:
“爹,娘,我知道你们担心我,可穷人要是不站起来闹革命,这辈子甚至下一辈子都得被人踩在脚下!我想去拼一拼,为咱们这样的穷苦人家争个出路。”
可他们还是不答应,无奈之下,陈兴发决定偷偷走。他趁父母熟睡,收拾好行李后便出了门。然而陈兴发万万没想到,第二天,一群反动派闯进村子,气势汹汹地来到陈家大声叫嚷:“听说你们家出了个红军,今天就把你们都解决了!”
还没来得及反抗,他的父母和亲人就被残忍杀害了。当家人惨遭杀害的噩耗传到部队时,他整个人僵立在原地,手中的枪“哐当”一声掉落在地:“不可能,这不是真的!”陈兴发握紧了拳头,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一定要为家人报仇!血债血偿!”
此后,陈兴发在部队里像换了个人似的,训练时更加拼命,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凭借着这股子“不要命”的拼劲儿,他在部队里迅速崭露头角,很快就升为了排长。
1933年1月,部队编制调整,陈兴发所在的部队被归到了第七军团。军团领导早就听闻陈兴发打仗勇猛,作战策略也十分灵活,便晋升他为五十六团特务连的连长。在之后的日子里,陈兴发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在思想上也积极追求进步,同年还入了党。
红军营长中弹,粟裕悲痛无比
1934年11月,粟裕奉命调到红十军团担任参谋长,肩负起指挥部队北上抗日的重任。刚踏入红十军团,粟裕就听闻了陈兴发的诸多英勇事迹。有人说陈兴发在战场上勇猛无畏,冲锋在前,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也毫不退缩;还有人提到他足智多谋,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克敌之策。
一天,粟裕主动找到陈兴发,笑着说:“兴发同志,你在战场上的表现可真是了不起,大伙都对你赞不绝口,以后还得多向你请教。”陈兴发有些不好回应道:“粟参谋长,您可别这么说,我就是做了该做的,以后还得靠您多指点。”
通过勤奋和付出,陈兴发升为了营长。不久后,中央下达了北上抗日的紧急命令,红十军团迅速整队,奔赴战场。
1935年,红十军先后在谭家桥战役、怀玉山战役中接连失利,兵力损失惨重,处境非常艰难。粟裕深知此刻形势危急,部队若不及时突围,必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于是他召集部队骨干道:“同志们,眼下情况万分紧急,我们必须突围出去!只有保存实力,才能继续战斗,为牺牲的战友报仇!”经过一番紧张地部署,粟裕决定率领部分精锐力量,趁敌人尚未完全合围之际,强行突围。
在战斗中,陈兴发带领着战士们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突然一颗子弹打进了陈兴发的左眼,他眼前一黑重重地倒在了地上。当粟裕看到陈兴发倒下的那一刻,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他跪在陈兴发身旁,双手颤抖着抱起他,大声呼喊:“兴发!兴发!你醒醒!”
可是,陈兴发却毫无反应,鲜血不断从他的头部涌出。战斗仍在激烈进行,粟裕不得不忍痛将陈兴发放下,带领部队继续突围。等成功突出重围,粟裕顾不上自身的疲惫,立即组织搜救。
随后,他亲自挑选了多支精锐小分队,详细地部署搜索任务:“你们分成几个小组,沿着我们突围的路线,仔细搜索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地方!”
一天、两天……持续了很长时间的搜救行动,却始终没有找到陈兴发的踪迹。在当时紧迫的形势下,组织经过慎重的讨论和分析,不得不做出最坏的判断,陈兴发被认定为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粟裕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于是他立即向上级提交了为陈兴发追认烈士的申请。在申请书中,他详细地描述了陈兴发的英勇事迹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42年后“牺牲”的营长登门拜访粟裕
令人没想到的是,陈兴发还活着!
1977年,陈兴发来到了粟裕家,粟裕开门后直直地盯着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兴发,真的是你吗?这么多年,我以为你已经……”说着,眼眶微微泛红。
陈兴发连忙说道:“老首长,是我啊,我还活着,这么多年,可算见到您了!”两人走进屋内,粟裕看着陈兴发的左眼处的伤疤,感慨说道:
“这些年我可一直都记着你啊!当年战场上找不到你,还以为你牺牲了,我这心里就像缺了一块,空落落的,难过了好久。”
陈兴发回应道:
“老首长,我也一直惦记着您,惦记着部队里的战友们。当年我受伤后昏迷了好久,等醒来部队已经转移,我又身负重伤,实在没办法联系上你们,后来辗转各地,才慢慢安定下来。”
随后两人的话语匣子彻底打开,一桩桩、一件件,一同回忆起当年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日子。
原来当年战斗结束后,附近的几个老百姓发现了昏迷不醒的陈兴发,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陈兴发抬回了村子,大家拿出自己家里仅有的草药和食物,尽心尽力地照顾他。陈兴发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竟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谢谢你们,谢谢大家救了我……”
但不幸的是他的左眼永远地失去了光明,脑袋也因为子弹的贯穿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在养伤期间,他的心里始终惦记着红军,伤一好便四处打听红军的消息。经过一番艰难寻找,终于联系上了赣南的红军游击队。后来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陈兴发成为了陈毅的警卫员。
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毅看着陈兴发因伤落下病根的身体,关切地说:“兴发,这些年你辛苦了,我给你安排个轻松点的工作,好好养养身体。”
陈兴发一听,着急地说道:
“首长,您可不能区别对待!我虽然瞎了一只眼,但手脚都还利索,现在正是为党和人民干活的时候!”
陈毅劝了好几次,但陈兴发态度坚决,怎么也不答应。陈毅只好把他调到江西,担任贵溪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到任后,陈兴发毫无怨言,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常说:“官职不重要,能为人民服务才是最要紧的。”
1980年,陈兴发因病离世,他光辉壮烈的一生落下帷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