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乐清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医疗领域资源整合动作频频。
01
县人民医院
关闭儿科及妇产科
近日 ,四川 省 夹江县人民医院发布公告,自2025年8月16日起,夹江县人民医院儿科、妇产科(门诊、住院部)将停止接诊。
![]()
公开资 料显示, 夹 江县人民 医院始 建于1940年,是政府主办的公立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设有16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19个职能科室,编制床位500张。
据悉,夹江县人 民医院的 儿科、妇产科将整合到新落地的夹江县妇女儿童医院。根据“ 夹江发布”报道, 该院是原夹江县妇幼保健院、夹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儿科、夹江县中医医院妇产科儿科整合 而成,预计在8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
夹江县妇女儿 童医院开放床位160张,设置儿科、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孕产保健部等科室, 拥有GE、飞利浦等多台进口四维彩超,三维断层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奥林巴斯腹腔镜系统、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等。
医院/科室整合 在近年已非新鲜事,除了能够医疗资源集中化和专业化外,也能避免重复投入与提升效率。
安徽省霍邱县卫健委也于6月发文,决定对霍邱县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撤销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组建霍邱县人民医院。
对于非头部医院而言,随着精细化管理时代来临,医院/科室整合已成为满足降本需求一种选择。
山东某县医院医生表示:“前些年部分医院扩张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当地患者固有的诊疗需求。当这个供需关系失衡后,相对弱势的医院或科室将变为成本负担,且基于经营困境也无力引进人才或设备,选择整合就成了相对理性的决定。”
02
县级医院身兼多重角色
催化升级下增量市场涌现
随着国家医疗资源下沉政策的持续推进,县级医院正迎来系统性升级的黄金窗口期。在财政专项债支持、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等催化措施下,县级医院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与专科能力建设加速迭代,县域诊疗需求从"外溢三甲"转向"本地消化",而这种结构性变革也正在释放出大量增量市场。
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通报2024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的函》,1211家县医院为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平均每家县医院医疗收入3.76亿元,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为33.71%,较2023年提高2.46个百分点。
根据文件披露,县医院专科建设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部分科室设置率较低覆盖面不全。有13个专业科室设置率低于80%,其中全科医疗科、肿瘤科、精神科设置率分别为45.17%、61.49%、79.16%。
二是县医院专科建设质量仍需加强。精神科、血液内科、病理科、胸外科、眼科等5个科室基本标准符合率低于80%,分别为46.96%、62.07%、65.66%、66.97%、73.68%。
针对下一步工作要求,国家医保局提出,要增强县域血液透析、白内障手术、儿科、精神、感染、病理、急诊急救等能力,促进薄弱专业均衡发展,优化相关专科的设备配置,提高同质化服务水平。
除专科建设外,县级医院还承担医共体建设和管理的重任。
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逐步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试点工作从2019年开始启动。按照官方计划,到2025年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从医院整合到医共体建设,县级医院身兼多重角色,协调效率正在逐步提高。医院经营困境将迎来缓解,薄弱科室将加速补齐,新的医疗器械增量市场也蕴藏其中。
内容沟通:于中瑾(nrzx032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